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中國女干部比例近40% 已有9位女性國家領導人 婦女就業比例45% -4月份CPI維持3%高位 央行或有后續緊縮政策 CPI向上趨勢難改 -第60屆世衛大會再度拒絕涉臺提案 國際衛生條例適用于中國全境 -交行A股開盤14.20元漲79.75% 海外投資者一周內從股市撤出$5億 -中石油獲世界最大汽田鉆探權 國企將成企業義務石油儲備主力 -基金私募將開閘 單筆不低于5000萬 銀行參與股指期貨將有章可循 -"十一五"我國將重點發展八大高技術產業 擴大民用飛機產業規模 -中國6省份爭奪第3個新特區名額 長三角城市居民收入增14.6% -免費師范生辦法出臺 國家鼓勵終身從教 須回生源地執教十年以上 -中國將采取五項舉措提高企業職工工資
我國農產品"凈進口"格局形成 國際競爭壓力劇增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4 月 20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2004年,我國農產品進口達280.3億美元,首次出現46.4億美元的貿易逆差,2005年,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貿易逆差仍達11.38億美元,我國已由農產品凈出口國變為凈進口國。在不久前中國社科院于鄭州舉辦的全球化與農村發展研討會上,一些專家指出,今后,中國農業面臨的國際競爭壓力將全面提升,小規模分散經營的傳統農業與國外大規模現代化農業難以競爭的局面,在較長的時期內不會得到根本改變。

農產品進口壓力增大 貿易逆差將成常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程國強說,從2005年開始,中國農業在加入WTO談判中爭取的過渡期基本結束,農產品關稅已降至承諾的終點,即由加入WTO前的23.2%,降至15.35%,遠遠低于世界農產品平均關稅62%的水平,比歐盟還要低5.75%,中國已成為世界上農產品關稅總水平最低和農產品市場最開放的國家之一。

農業部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說,加入WTO五年來,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國目前是世界上第五大農產品出口國,也是第四大農產品進口國。我國出口的產品主要是蔬菜、水果、畜產品等,而進口的主要是作為工業原料的大宗農產品。

程國強指出,加入WTO過渡期的結束,意味著中國農業進入對外開放的新階段,一些對國內農業有利的因素將逐步消失,一些深層次的不利因素正在顯現。

一是農產品進口壓力增大。程國強說,自2004年起,我國糧食等重點農產品關稅配額數量已達最高點,今后將繼續持續這樣的高水平。小麥關稅配額數量達963萬噸,玉米將達720萬噸,食糖達194萬噸。2005年,中國取消羊毛和毛條的進口指定經營制度;2006年,中國取消植物油進口關稅配額管理,對國內大豆、油菜籽、花生等的生產、加工業造成的影響不可低估。

二是貿易逆差可能成為常態。程國強指出,根據我國農產品供需結構和資源稟賦判斷,今后我國農產品將呈現大進大出的趨勢,農產品貿易逆差將成為常態。農業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巡視員張紅宇說,我國糧食要自給,工業原料型農產品供給又要保障,農民還要通過種植各類經濟作物實現增收,在有限的18億畝土地上擺平這三大問題,是一個戰略性難題。

三是國際風險防范和管理難度加大。程國強指出,目前,國際農產品市場風險復雜,中國將面臨越來越多的國際市場風險挑戰,防范和化解難度日益增大。

跨國公司帶來“產業體系”競爭壓力

農業部農墾局副局長丁力說,在加入WTO的談判中,我們最擔心的就是國外成熟的農業產業體系對中國農業的競爭壓力。近年來,這種壓力已通過國際跨國公司在中國體現出來。

比如油脂業,以美資為代表的跨國公司,在沿海建立了一大批合資企業,現在全國大型油脂企業,只剩一家沒合資。合資企業大量進口美國大豆,目前東北大豆1.1元/斤人家也不要,有價無市,對中國大豆產業形成巨大沖擊。據了解,2004年4月底,國際大豆市場價格急劇波動,市場風險通過跨國公司的營銷鏈條迅速傳遞到國內市場,導致國內大豆壓榨企業全面虧損,損失在50億元以上。

丁力說,目前,國內大型奶業企業,除了伊利公司外,其它都是合資企業。外資利用宣傳機器,反復宣傳還原奶同鮮奶沒差別,從而向中國大量傾銷奶粉,一方面導致中國奶業水平提高不了,另一方面還導致鮮奶“過剩”,奶農倒奶。

丁力指出,一些跨國公司對化肥、農藥、農機等服務體系也相當看好,準備進入這一領域。一些外資企業表示,如果開放農機服務領域,中國就不用再搞跨區麥收作業,他們免費提供類似服務,這樣一來,中國現有的農機服務體系就可能被沖垮。

丁力說,國際超市巨頭,對中國農業產業威脅也很大,他們通過超市體系在農產品、食品流通業中形成“壟斷”。超市巨頭進入中國后,利用先發優勢,制造規則,比如超市系統的“3個月后付款”等規則,就是跨國公司引來的。這些規則對中國涉農企業形成相當大的壓力。一是產品進不了超市,二是由于流動資金不足,無法實現先供貨后付款,在這種局面下,一些國內涉農企業只得自己辦流通渠道。

加快農村產業組織創新破解規模經營難題

程國強指出,今后國際農產品貿易環境將趨于復雜,中國將進入貿易摩擦高發期。技術性貿易壁壘、反傾銷等將成為今后中國農產品出口的主要壁壘。今后一個時期,既不利于中國發揮優勢擴大優勢農產品出口,也可能由于農產品進口劇增,對國內農產品市場造成沖擊。一些專家指出,在這種復雜背景下,我國應加快農村產業組織創新,破解規模經營難題。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鐵軍說,世界農業經營模式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美國、歐盟為代表的公司化農業體系,特征是大農場、規模化經營;另一類是以日本、韓國為代表的綜合農協體系。在經濟全球化潮流下,以小農經濟的基礎去照搬歐美模式,其結果是災難性的。中國的新農村建設,應借鑒“綜合農協”模式。

據了解,日本和韓國的農業協會可以對農戶從農資供應到產品銷售、從生產到消費提供信息流、物資流、金融流等全方位服務。在日本,農戶需要的各類農資由農協統一向工廠訂貨,并送到農戶;而農戶生產的產品,由農協到市場銷售;銷售收入所得存入農戶在農協的帳戶,農戶用錢時到農協支取,不用時則存在農協生息。有的農協還經辦商場,商品按批發價,還承擔農民生產、生活、及各類保險。

國家發改委研究員姜長云認為,農民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的發展,是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對于分散小農而言,可以節約闖市場的交易成本,并在生產經營服務中形成聯合優勢、獲得規模經濟效益。

據了解,山東泰安蔬菜專業合作社由加工出口有機蔬菜的公司與農民聯辦,公司與農民組建了25個專業合作社,入社農戶1.6萬,建立生產基地2.5萬畝,成為國內最大的有機蔬菜加工出口企業,農民種1畝菜可獲利2500元。

丁力建議,在建設新農村中,國家一定要重視農業產業問題,將產業規劃與農村規劃一并考慮,將農業資源、農村資源的整合與產業掛鉤。我國以“公司+農戶”為主要形式的農產品加工業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一個創造,國家應進一步扶持以民族資本為主的農業企業,帶動更多的農戶或農民合作組織。(記者  林嵬  董振國)

來源: 經濟參考報

相關文章:
我國農產品監測體系日益完善 質量安全上新階
我國農產品質量總體較好 個別城市問題仍較突出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2007世界競爭力評比:中國大陸首度超過臺灣地區
中石油稱冀東南堡油田可開采100年 開發成本近60億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 全國農業統計報告 / 農業發展報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