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日照堯王酒業集團公司生產的“堯王醇”酒在當地頗有名氣,但這家企業卻曾陷入過被環保部門勒令停產的窘境。由于無法處理釀酒過程中產生的大量酒渣,這些廢料只能露天堆放,整日散發出難聞的臭氣,嚴重影響附近居民的生活。
近日,記者隨中華環保世紀行采訪團來到這家企業,沒有看到堆積如山的酒渣,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巨大的沼氣發酵罐。“酒渣裝在這個罐子里進行發酵,產生的沼氣每日可發電5000度,沼氣燃燒產生的熱量用于鍋爐助燃和肥料烘干,每天可節約煤炭10噸。剩下的廢料加入動物毛發堿化分解還能制成綠色肥料。”堯王酒業集團公司的負責人介紹說,在當地環保部門的幫助下,企業在2003年投資300萬元對酒渣進行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他們不僅收回了投資,而且變廢為寶,年增收利潤200多萬元。
發展循環經濟使企業排污達標,并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這樣的例子在日照還有很多。日照市環保局局長劉玉海說:“罰款不能有效地制止企業的污染行為,只有發展循環經濟,讓企業從治污中獲得經濟效益,才能使企業自覺履行排污達標的義務。”
當地的另一家企業魯信金禾生化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日照檸檬酸廠。在建廠初期,由于污水治理費用高,企業經常偷排偷放,而且大量的菌絲體和硫酸鈣泥等固體廢物也時常亂排亂倒。自2002年起,組建后的新公司根據環保局的要求,先后投資幾百萬元對“三廢”進行全部利用。
日照作為山東首座循環經濟試點城市,堅持把生態企業建設作為發展循環經濟的切入點。近兩年拒批投資過千萬元的重污染項目70多個,依法關停非法建設項目和污染較重、治理效果較差的企業37個。2003年至2005年日照市共批復基本建設項目614個,環境影響評價執行率達到100%。
如果說生態企業是日照市循環經濟體系的基本單元,那么建設生態工業園則是更高層次的循環經濟載體。日照在工業園區成立了全國首家生態企業協會,又名廢物最小化俱樂部。通過不同企業之間的循環利用,實現了資源利用最大化和廢物排放最小化。
在園區內,嵐橋集團長青木業公司的廢板材被森博漿紙公司用作木漿的生產原料;日照發電廠的粉煤灰和廢渣被大宇水泥等企業用于生產新型建材,余熱水被用于工廠化海產品養殖;凌云海糖業公司的廢糖蜜被酒廠用作酒精生產的原料等等。上游企業生產出來的廢料被下游企業綜合利用,所有廢物都被“吃干榨盡”。目前,這個園區已被中歐環境合作計劃(EMCP)工業發展項目委員會批準,列入了“中歐環境合作計劃”。
當地環保部門最新的問卷調查顯示,日照有70%的企業職工和市民具備一定的循環經濟知識,循環經濟的理念已融入了平常百姓的生活。在農村,鄉鎮政府引導農民進行秸稈青貯、建造沼氣池、利用太陽能,推廣種植、養殖、能源三位一體的生態農業。
此外,日照不僅在企業聚集區實現了廢物的循環利用,居民的住所也將生活垃圾“循環”了起來。目前,日照的一些社區改進了生活垃圾回收處理體系,將原來單一的生活垃圾回收箱改為可回收利用和不可回收利用兩種。可用的生活垃圾由全市40多家再生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回收利用。嵐山區安東衛北村把以前隨意丟棄的廢舊塑料回收做原料,從事繩網加工,年消化舊網繩、飲料瓶、地膜等廢舊塑料1萬多噸,生產繩網1.2萬噸,年創利稅200萬元。
日照市市委書記李兆前說,發展循環經濟不僅有利于節能降耗,而且還推動日照的GDP“綠色”增長。據統計,“十五”期間日照市GDP年均增長為15.2%,高于全省2.2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增加值增長了5倍,占GDP的比重提高了10個百分點,但全市的污染物排放總量呈下降趨勢。
2005年日照市的萬元GDP能耗、水耗分別比2000年下降9.02%和14.89%。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和煙塵的排放量比2000年分別下降49.61%、31.76%和40.16%。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100%,在山東省排名第一,在全國113個環保重點城市中名列第六。(中華環保世紀行記者鄔眉、劉寶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