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就意味著收費?
鬧得沸沸揚揚的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開始試點了。2007年,將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17所高校試點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改革后的研究生將不再區分公費和自費,而是采取獎勵助學金的方式資助優秀研究生學費和生活費。也就是,在全面收費之后,看個人造化再爭取“獎學金抵學費”。
獎學金抵學費究竟是否合理?有人認為,考研將成為有錢人的游戲;有人擔心,收費制度會阻滯優秀學生深造;有人擔心,窮人希望以知識改變命運的夢想將因此而破滅。當然,也有人認為這是合理的,因為研究生教育畢竟不是義務教育,自付經費并無不妥。
或許當事者對此的感受更為客觀。
去年大學畢業的小玉從今年8月份起,辭去了工作專心復習考研,她準備要考清華大學法學。“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以收費提高門檻,某種程度上就是減少了競爭。”小玉家境不錯,稚氣未脫的臉色難掩興奮,她說,在前一段時間的備考中,自己心里挺沒底氣的,但現在不一樣了,一下自信了很多,她決定接下來要好好沖刺,“今年應該沒問題。”
與小玉同齡的小強就沒那么好運了,幾天前,他做出了一個決定,放棄考研。“以家里目前的經濟條件看,即使考上了也沒錢上,就沒必要給父母增添煩惱了。” 小強的話有些辛酸,他邊工作邊備考已經有三個月了,雖然辛苦,但也很充實。他學的是社會學,他喜歡研究工作,也覺得自己很適合做研究,所以他對自己一直很有信心。但即便是這樣,他還是決定不考了,他考慮得更多的是父母的感受。
如果一種改革,讓孝心變得辛酸和苦澀,帶給我們的思考將是什么?
所謂的“獎學金抵學費”做法令人擔憂。以什么作為獎學金的考核標準?考核的程序由誰來制訂又由誰來監控?如果這些問題沒有解決好,將很可能導致其中的權力尋租,更難以保證獎學金考核和發放的公平公正。
從2006年開始,國家實行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全部免除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2007年擴大到中部和東部地區;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并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免學雜費資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擔,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的資金,中西部地區由中央全額承擔,補助寄宿生生活費資金由地方承擔。
而如何確保這些經費按照國家的計劃用到實處,避免國家的投入“打水漂”,這是至關重要的問題。
盡管我們的教育投入遠未達到世界的平均水平,盡管我們科教興國戰略急需教育的普及與提升,盡管社會各界人士呼吁要加大教育體制改革,但畢竟教育改革也并不總是讓人失望。按照國務院確定的改革方案測算,2006年至2010年5年間累計新增義務教育經費投入約2182億元。
中國教育改革問題的根本依然在基礎教育,只有在健康的基礎教育之上,才會有優秀的高等教育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