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黃菊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今晨在北京逝世 享年69歲 黃菊簡歷 -本周大盤下挫 700個股跌停 階段調整展開 股市市值一周減少5% -未成年人保護法實施遭尷尬 實際操作難 新<破產法>細則待出臺 -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指引》 全文 負責人答問  -無錫宣布恢復正常供水 市民6月份水費半價 水危機誰最該反思  -中國擬5年內建工資集體協商機制 廣州指令性調控壟斷企業工資  -36個大中城市肉價大幅大漲 民政部:確保低保家庭生活不受影響  -勞動保障部擬補8千億養老保險空賬 -商務部:外資并購僅占我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 逾4成順差源于虛報  -石油商業儲備發端 中石化奏第一響 核電"十一五"將實現三大任務
中國入世五周年:中國電信業外資呈現冰火兩重天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12 月 18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十七日電 題:中國電信業外資冰火兩重天

入世五周年,電信業的“狼”,有的熱情高漲,但苦于進入無門;有的則曲線迂回,已然進入中國市場。

電信業對外開放分基礎電信領域和增值電信領域,在這兩個領域,外資進入中國呈現冰火兩重天。

五年間,中國四家基礎電信運營商在海外上市募集三百億美元海外資金,中國移動成長為全球市值最大公司,中國電信已有兩家海外上市公司;民眾手機用戶增加兩倍,互聯網用戶增加三倍,除北京、上海外,手機資費幾近市話;科技創新上,中國以TD-SCDMA謀得3G標準一席之地。入世五年,電信業連上臺階。

五年間,外資試圖分享進步成果,卻大多無功而返。迄今,只有韓國的SK電訊歷經波折,曲線入股中國聯通;西班牙電訊希望增持中國網通股份,但前途不定;幾家國外運營商希望成為中國電信的戰略投資者,但談判尚處于淺層。

國人抱怨,手機資費還不夠低,尤其是國際漫游和國際長途部分;抱怨運營商還在壟斷,競爭不夠;而國外人則抱怨開放條款過于苛刻,申請程序過于復雜,他們無所適從。

根據中國入世承諾,外資進入中國需要與中國的合作伙伴成立合資公司,即使開放的最高程度,外資比例不得超過百分之四十九。

而中國的運營商,已經過了資本投入高峰期,對外資需求并不強烈,況且中國本土市場已經足夠大,運營商沒有引入競爭者的動力。外資進入中國市場,尋找合資伙伴并非易事。

不過板子也不能光打在本土運營商身上,國外電信業的低迷,國外運營商不敢貿然投巨資進入中國市場,也是不爭的事實。

與基礎領域的冷清相比,在增值領域,外資們卻潛龍過江,繞過政府審批程序,直接和中國市場面對面,可謂表面上冷,實際上熱。

根據業務分類,互聯網上幾乎所有業務都屬于增值電信業務。信息產業部的數據顯示,目前只有五家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獲得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而在實際上,國際知名互聯網公司都已經曲線進入了中國互聯網,一是通過收購國內網站,共用牌照,二是借牌、租牌或買牌,三是通過合資的形式,許多公司審批未通過,但業務照常開展。

有分析人士擔心,不規范的外資進入中國市場,使中國喪失了在商標、域名、品牌等方面的利益。

而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是否應調整現有政策的松緊寬嚴,使外資進入的標準穩定,過緊,外資必然繞過監管,或者望而卻步;過松,則可能有害于本土市場。

據了解,有研究部門已經在進行調整開放條款的研究,使政策更具透明度和可操作性。對于審批中出現的新問題,中國已經調整了政策,允許外商投資電信企業中外資的比例低于百分之二十五,允許外資企業通過并購境內企業方式設立外商投資電信企業,也允許已成立的中外合資企業申請經營電信業務等。

電信業的對外開放已經惠及中國電信業的發展。入世五周年,不是開放的終點,而是開放的新契機。在電信業,3G時代即將啟動,監管政策在WTO框架下做出微調,是開放所需,也是市場所需。(中新社記者 劉育英)

來源: 中新社

相關文章:
電信業走到十字路口 先發3G牌照還是先重組
MSN中國等五家外企獲得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
3G牌照繼續延遲不發 電信業重組傳聞不絕于耳
中國未考慮重組電信業 有信心實現奧運3G服務
電信業入世五年吸引外資上千億美元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西氣東輸首批氣田建成 可供氣30年80多城市受惠
"六一"兒童節關注2000萬留守兒童:發展之路遭遇體制障礙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