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廣東湛江遭兩百年一遇暴雨襲擊 -房產企業投入產出比近150倍 平均年薪53795元 物業管理為1:6  -前7月中國貿易順差1368億美元 增速將回落 四原因致雙順差存在  -工行獨撐大盤 股指高位震蕩加劇 總市值超微軟 進全球市值前3  -中國電信9月起上調國際長途費 最高漲226% 專家:正常市場調節  -高招后期詐騙瞄準落榜生 教育部公布登招生詐騙信息7網站(名單)  -7月人民幣貸款增加2314億元 增速反彈 央行緊縮力度可能加大  -7月食品類價格上漲7.8% 菜單成本不敵通脹壓力 CPI漲幅超4.7%  -中國訂400余項食品衛生標準 建食品污染物監測網絡 直播實錄  -企業退休養老金將調整到月均963元
7月份順差回落 "減順差"政策仍需時間檢驗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8 月 13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7月份順差回落并無懸念。此前不少分析認為,7月份隨著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實施,出口企業6月搶關出口的“水分被擠掉了”,搶關因素淡化,出口下調應減少順差。

但實際順差回落的原因卻有些出人意料——長期“緩行”的進口開始“疾走”,7月進口增幅創單月之首。但預期回調的出口依舊“快跑”,進出口雙加速超出了經濟學家們的估計。而7月的貿易順差數字,從某種程度上被認為是對調整出口退稅政策的檢驗。出口仍然強勁,是不是說明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在實施的第一個月未達預期,還是另有緣由?

7月份,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土地、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有關出口產品安全性的爭論都構成了對出口的負面因素。這對產品可替代性較強的小企業形成壓力,但對競爭力較強的出口企業來講,成本上升迫使出口企業必須提高出口商品的外幣價格以求得生存和合理利潤,出口商品成本轉嫁給國外進口商,商品價格的彈性下降,使得出口退稅調整的調控預期打了折扣。

但應注意到,標志順差的是進出口額(進出口商品以美元標記的總價)之差,而進出口商品量的增減卻難以從順差上反映出來。同時,隨著人民幣升值,美元相對走軟,以美元標記的進出口額勢必“水漲船高”。但出口額升高未必意味著出口產品數量的大幅增加。考量出口退稅政策的有效度還應將出口重點商品量值納入考察范圍。

此外,去年同期進出口基數較低也使得7月份進出口增速“顯得”高企。去年7月出口增速僅為22.5%,為全年的低谷,今年7月出口同比增長34.2%,但若相對去年全年27.2%的增速而言并不突兀。而商務部7月份關于加工貿易政策的調整,一些加工企業傾向于在8月23日政策生效之前加速進口和出口,部分造成了7月進出口壓力。

正如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所言,月度數據中蘊含“噪音”,未必能在短時間內顯示出口退稅調整的實際效果。但也應看到,造成貿易順差的因素多元而剛性,目標鎖定為“減順差”的關稅政策調整也定不會是“一針見血”的強心針。

其實,無論著眼點是否在“減順差”,貿易政策調整最根本的目的還是要通過行政手段,促進國內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環境、資源等社會成本轉變為企業內部成本,解決出口商品成本虛低的問題。而“減順差”這樣一項“大工程”,尚有待于稅收、金融、匯率政策的“多管齊下”;有待于社會保障體系和分配體系的完善,解決內部失衡;更有待于宏觀經濟調控手段的完善,建立經濟健康運行的基礎。從這個層面上說,“減順差”必定是“路漫漫其修遠兮”,而“減順差”政策有效性也必然要交給時間來裁判。 (盧錚)

 

來源: 中國證券報

相關文章:
樊綱:四大原因導致資本順差和貿易順差長期存在
上半年增長超12% FDI持續推高順差外儲
密集調控難摁高順差 下半年或現拐點
上半年我外貿進出口近萬億 累計順差1125億美元
中國經濟連續高速增長:順差并非比較優勢之過
商務部副部長:順差調控下一目標指向加工貿易
1-5月數據顯示我國順差總體增幅有所下降
1-5月份我國對外貿易順差增幅出現下降
余永定:雙順差迫中國淪為美國“人質”
余永定:中國雙順差的根源及對策
人民幣年升值或達5% 順差短期仍難降
圖片新聞:
中國繞月探測工程進入發射實施階段 “嫦娥一號”下半年發射
中央將補助近千萬試點中西部貧困縣開發 試點縣需符合4個條件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能源發展戰略規劃/ 07年中國改革重點行業
· 中國經濟博弈高油價
· 投資理財技巧 答疑解惑直通車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農村計劃生育網絡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