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0個月油價再調。就在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主力合約報價高企至90美元/桶的時候,就在國內某些區域出現“油荒”的時節,10月31日晚間,國家發改委突然宣布從11月1日起將汽油、柴油及航空燃油等成品油價格每噸上調500元人民幣,漲幅約為10%。
而按照石油企業的說法,即便國內成品油漲價,以國際原油價格推算,在煉油環節仍存在1000元的價差,油價上調空間仍然存在。
油價倒掛供應緊缺逼調價
國際原油價格今年持續走高,一度沖高95美元/桶,而由政府統一定價的國內成品油價格遲遲沒有調整,與國際原油價格嚴重倒掛,而國內煉油企業仍然需要從國際原油市場采購原油,國際油價持續高位對國內成品油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嚴重,導致國內成品油、特別是柴油供應出現短缺,上海、廣東、福建、浙江、山東等地很多加油站,紛紛限量出售柴油,柴油零售市場甚至出現告急。
“沒調價之前,政府是按照國際原油55美元/桶的標準,給國內成品油價格定的價,但國際油價已經突破90美元/桶,國內煉油企業的壓力可想而知。”一石油集團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訴苦。
為了減少損失,國內煉油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近一段時間紛紛減產或者提高批發價。而來自業內的消息稱,成品油供應主渠道中石油和中石化各地區分公司為了減少國際油價上漲的壓力,紛紛囤油不發或者有價無貨,等待政府上調成品油價格,在這種背景下,一些地區民營加油站虧損經營難以為繼,只好關門歇業。
“形勢很嚴重,很多石油企業已經無力支撐,中石油和中石化也在靠上游業務的盈利支撐煉油業務,而且為自保停批保零,不再顧及民營加油站的油源。”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會長趙友山指出。
而對于此次調價,中國能源網CEO韓曉平分析認為,國際油價與國內成品油價格倒掛太嚴重,導致下游市場供求緊張是主要原因,而這個時期農民秋收結束,而且兩個月一直高企的CPI指數有下降的趨勢,給國家發改委上調成品油價格提供了宏觀條件。
漲價后煉油1噸仍虧1000元
國家發改委此次調高成品油價格幅度創下歷年之最,但石油企業堅稱煉油環節仍然是賠錢經營。
“國際油價自上次國內成品油價調整以來上漲了30%,即便國內此次成品油價上漲,折算下來仍比目前國際油價低1000元/噸。”一石油集團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
而據記者了解,因煉油業務為中石化主要業務,中石化受國際油價影響較大。此前中石化公告顯示,第三季度該公司煉油板塊同比仍大幅虧損,目前每桶煉油毛利虧損接近10美元。
“中石化目前使用原油66%來自于國際市場,另外有13%來自于中石油和中海油,但價格也按國際原油價格計算。此外,中石化進口原油后生產出成品油至少還要增加18%的成本,還要承擔運輸等中間成本。”中石化股份相關負責人介紹。
國信證券分析師認為,現時國際原油價格上漲突破90美元關口,即使成品油價格上調500元/噸,中石化煉油業務毛利仍然為-6.41美元/桶。
根據第一創業證券分析師的計算,按照中石化月銷售成品油700萬~750萬噸計算,預計本次提價可使中國石化2007年增加收入75億,業績提升0.07元/股,2008年增加收入400億元。但這只是稍稍彌補一點中石油和中石化各煉油企業的虧損,對整體虧損狀態并無太大改觀。
聲音
“石油定價機制問題大”
“此次調價既不是按照以往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也沒有采用新的定價機制,是政府自行定價。”一石油公司負責人通過《華夏時報》表達了對目前成品油定價機制的不滿。
趙友山也認為,目前石油流通體制和定價機制存在很大問題,這才是民營企業生存的最大問題,而不是中石油和中石化。
“地方可介入石油商儲”
對于規避石油價格跌宕起伏的風險,韓曉平建議地方政府拿出一部分財政收入參與商業石油儲備,以便為當地地方民營加油站的生存建立一個保障,同時緩解國際油價驟變引起的成品油供應緊張。王冰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