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中國財政部長謝旭人。 中新社發 毛建軍 攝
內容提要
公共財政是政府履行職能的物質基礎、體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監管手段。財政部門要根據黨的十七大對財政工作提出的各項要求,牢固樹立為國理財、為民服務的工作宗旨,精心謀劃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財政改革與發展,充分發揮公共財政的職能作用,為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服務。
公共財政具有穩定經濟、資源配置、收入分配、監督管理等職能作用,是政府履行職能的物質基礎、體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監管手段。財政部門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為國理財、為民服務的工作宗旨,充分發揮公共財政的職能作用,進一步推進財政改革與發展,為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服務。
充分認識公共財政的使命和責任
黨的十七大報告從多方面對更好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時明確了深化財稅改革的主要任務,為做好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財政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共財政要向全體社會成員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務,對各類社會主體實施統一的財稅政策,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堅持以人為本,更加注重社會效益;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現代管理原則,做到依法理財、科學管理。公共財政具有穩定經濟、資源配置、收入分配、監督管理等職能作用。發揮好這些作用,就要求通過相機實施適當的財政政策,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通過財政支出增減變化的結構性安排以及財稅政策引導,彌補市場失靈和不足,使社會資源配置更加合理;通過稅收這一最主要、最規范的形式籌集財政收入,并運用財稅政策和制度調節收入分配差距;通過依法對財政參與國民收入分配全過程進行決策、計劃、組織、協調和監督,保證財政分配和經濟運行規范有序,維護財經紀律。可以說,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方方面面都與財政息息相關。財政部門要按照黨的十七大對財政工作提出的各項要求,始終牢記和認真履行公共財政的使命和責任,為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服務。
精心謀劃財政改革與發展
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財政改革與發展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增收節支、統籌兼顧、留有余地的方針,科學理財、民主理財、依法理財,加強和改善財政宏觀調控,著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財稅改革,著力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加強科學管理,著力提高財政管理績效;強化干部隊伍建設,著力提高財政干部綜合素質。按照這一總體要求,推進財政改革與發展要遵循以下原則: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必須把科學發展觀切實貫穿到財政事業發展的全過程,落實到政策制定、宏觀調控、預算安排、體制改革、監督管理和干部隊伍建設等財政工作的各個方面。
堅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從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全局出發,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總體部署和中心工作,積極主動發揮公共財政的職能作用,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
堅持深化改革。堅持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著力推進財政及其它各方面的體制和機制建設,并將工作中的有效做法通過建立和完善制度的方式穩定下來,做到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
堅持科學管理。財政管理直接影響著公共財政職能作用的發揮效果。要大力推進依法理財,加強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積極探索和掌握財政工作規律,健全管理制度,善于運用現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手段,發揮管理人員的積極作用,把握統籌兼顧的工作方法,精確、細致、深入地實施管理,并把公開、透明體現在各項財政工作中。
堅持加強干部隊伍建設。不斷增強財政干部的大局觀念、創新觀念、效率觀念、服務觀念、法治觀念和責任觀念,不斷提高財政干部依法理財、科學管理、勤政為民的本領,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財政干部隊伍,為做好新形勢下的財政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組織保證。
牢牢把握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財政改革與發展的主題
發揮財政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根據經濟運行的發展變化趨勢,合理把握財政政策取向,綜合運用多種工具,積極發揮財政政策在穩定經濟增長特別是優化結構、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并注重與貨幣政策、產業政策等協調配合,控總量、調結構、促協調,不斷增強財政宏觀調控的前瞻性、及時性、針對性、協調性和有效性。控總量,就是保持總供給與總需求大體平衡,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物價基本穩定,防止大起大落;調結構,就是推動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協調,就是支持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根據當前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繼續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并與從緊的貨幣政策協調配合,切實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同時,保持財政收入與經濟協調增長,不斷壯大財政實力和綜合國力。
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大力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以人為本、統籌兼顧、有保有壓、有促有控的原則,進一步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著力支持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出發,強化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逐步退出對一般競爭性領域的直接投入。妥善銜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與公共財政預算。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嚴格控制并努力節約一般性開支,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明確公共服務的范圍,并根據公共服務的層次性,相對、動態地劃分基本與非基本公共服務。調動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兩個積極性,整合財政資源,增加對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并引導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優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傾斜,向社會事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傾斜,向困難地區、基層和群眾傾斜。根據社會事業發展規律和公共服務的不同特點,立足我國基本國情,按照“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穩步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積極探索有效的財政保障方式,支持構建改善民生的長效機制。
深化財稅改革,形成有利于科學發展的財稅制度。深化預算制度改革,研究建立由公共財政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障預算組成的國家財政預算體系,全面推行并不斷完善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等制度。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進一步規范中央與地方的分配關系。按照法律規定、受益范圍、成本效率等原則,推動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按照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原則,在保持中央財政收入占全國財政收入比重相對穩定的前提下,合理調整中央與地方政府間的分配關系,改革完善地方稅體系,增加地方稅收。優化轉移支付結構,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加大對禁止開發與限制開發區域轉移支付力度,建立資源枯竭地區轉移支付制度,鼓勵這些地區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分類規范專項轉移支付。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強化省級財政調節轄區內財力差異的責任,增強基層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完善政府參與國民收入分配的制度體系,進一步規范國家與企業和個人的分配關系。按照“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征管”的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稅制改革,在全國范圍穩步實施消費型增值稅,完善消費稅制度,研究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完善財產稅體系,適時開征燃油稅,研究開征環境保護稅。按照“強化稅收、清理收費”的原則,深化稅費制度改革,充分發揮稅收籌集財政收入的主渠道作用,優化財政收入結構,全面清理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費、基金,完善非稅收入管理。推動形成合理的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全面建立礦產資源等國有資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不斷完善水資源費等非稅收入政策,研究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充分發揮財政調節收入分配的職能作用。鞏固、完善、強化強農惠農財稅政策,加大“三農”投入,促進農民減負增收。落實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財稅政策,加大轉移支付力度,逐步縮小東中西部地區收入差距。實施促進就業的財稅政策。深化企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支持穩步建立勞動密集型行業工資支付保障機制。推進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擴大保障覆蓋面,逐步提高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扶貧標準;推動建立科學合理的公務員收入分配制度;推進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強對壟斷行業收入分配的監管,積極發揮稅收調節收入差距的作用。
強化依法理財和科學管理,不斷提高財政管理水平。加強財政法制建設、財政執法和執法監督。逐步建立綜合財政預算,做到預算編制科學合理、程序規范,預算執行嚴格;改進超收收入使用辦法,建立健全預算執行分析報告和監督考評機制。建立健全覆蓋財政運行全過程的監督機制,強化事前和事中監督,促進監督與管理有機融合。狠抓管理基礎和基層建設。加強支出標準、項目庫等管理基礎工作,注重調動各預算單位和基層財政部門加強財政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加快財政管理信息化建設步伐,積極運用信息化手段為加強財政管理服務。推進財政工作公開、透明,自覺接受各界監督。
提高財政干部的綜合素質,強化推進財政改革與發展的組織保障。把加強財政干部隊伍的能力建設和黨員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以增強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為重點加強思想建設,以造就高素質的干部隊伍為重點加強組織建設,以狠抓落實、增強執行力為重點加強作風建設,以健全民主集中制為重點加強制度建設,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重點加強反腐倡廉建設,以落實為國理財、為民服務的財政工作宗旨為重點加強財政文化建設,提升廣大財政干部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 (作者為財政部部長謝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