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3月28日電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研究所倪鵬飛博士牽頭,兩岸四地城市競爭力專家共同攜手,國內著名高校、國家權威統計部門和地方科研院所近百名專家歷時大半年時間聯合完成的《2008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于2008年3月28日在北京發布。
2007年是中國城市迅猛發展、城市化快速推進的關鍵之年。中國城市的發展與競爭呈現出新特征、新趨勢、新經驗、新機遇、新問題和新挑戰。報告分計量研究、案例研究、主題研究以及中國30年城市發展回顧等四部分展示其研究發現。
各項競爭力前十名城市
報告對兩岸四地的200個地級以上城市的綜合競爭力進行定量研究和分析并發現:
綜合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為:香港、深圳、上海、北京、臺北、廣州、高雄、蘇州、杭州、天津。
增長前十名的城市為:鄂爾多斯、煙臺、河源、清遠(三個城市并列)、臨沂、包頭、烏海、營口、東莞、汕尾。
規模前十名的城市為:上海、香港、北京、深圳、廣州、天津、臺北、佛山、杭州、東莞。
效率前十名的城市:香港、臺北、新竹、高雄、中山、深圳、臺中、東莞、佛山、上海。
效益前十名的城市:新竹、高雄、鄂爾多斯、臺北、臺南、臺中、香港、煙臺、中山、基隆。
結構前十名的城市:香港、上海、臺北、北京、深圳、廣州、澳門、天津、杭州、高雄。
質量前十名的城市:香港、澳門、高雄、臺北、新竹、臺中、臺南、基隆、深圳、東莞。
從總體來看,規模大、人口多、行政級別高的城市競爭力優勢明顯;經濟圈的中心城市綜合競爭力強;中小城市增長競爭力領先。從地域分組來看,進入前50名城市的個數從多到少依次為:東南、中部、環渤海、東北、西南及西北。從階段分組來看,在增長指標上,工業化中期的城市表現突出,這些城市正處于轉型階段,發展速度較快。
報告對52個最具競爭力的城市進行了更為深入的研究并發現:在8項影響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指標中,人才本體競爭力、創新環境競爭力、企業本體競爭力高居前3甲。報告發現:
人才本體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上海、北京、深圳、澳門、杭州、無錫、武漢、南京、大連;企業本體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佛山、上海、深圳、香港、東莞、寧波、杭州、南京、蘇州、中山;主要產業本體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上海、香港、杭州、北京、重慶、澳門、深圳、廣州、廈門、蘇州;公共部門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北京、香港、上海、深圳、威海、澳門、青島、南通、寧波、杭州;生活環境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深圳、北京、上海、廣州、東莞、澳門、廈門、杭州、哈爾濱;商務環境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上海、深圳、東莞、天津、澳門、珠海、威海、寧波、廣州;創新環境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上海、香港、北京、澳門、深圳、佛山、青島、杭州、廈門;社會環境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沈陽、上海、珠海、威海、中山、澳門、廈門、大連。
報告對近年來一些城市提升競爭力的做法進行經驗提煉,遴選出10個年度最佳案例城市:東莞:鎮區制造帶動,城鄉一體發展;上海:比肩國際城市,擔當區域龍頭;柳州:堅守工業本位,革新確保轉型;青島:博采眾山之石,開拓績效管理;揚州:宜居與宜業共贏,生態同人文永續;呼和浩特:立足比較優勢,帶動整體發展;義烏:弘揚重商精神,培育多元文化;日照:市場運作提高效率,貨幣直補保證公平;合肥:堅持市場導向,引領科技創新;駐馬店:聚焦“三項建設”,統籌“平安崛起”。
報告年度主題:“城市,群起群飛襄中華”
報告將52個城市按行政級別進行分組,對其競爭力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報告還將52個城市分成26對,對其相似性和差異性進行比較點評,并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
報告的年度主題為:“城市,群起群飛襄中華”。對全國33個已經、正在和潛在的城市群的競爭力進行分析,同時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報告的最后回顧了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城市發展所取得的成績,并總結了12條較具體的經驗:1、絕長補短,騎馬找馬。2、因利乘便,穩中求進。3、圍魏救趙,先易后難。4、另起爐灶,以新化舊。5、分權分稅,鼓勵競爭。6、聯產承包,亦工亦農。7、城鎮開花,集群擴散。8、工業帶動,制造優先。9、精英治市,模擬企業。11、招商引資,環境營銷。12、經營資產,以城建城。
經綜合研究,該報告預測了中國未來城市發展將呈現加速化、集約式、梯度化、 層級化、個性化、 網絡化、 全球化、 非均衡、跨越式發展的趨勢。
這份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藍皮書是中國城市競爭力課題組的第六次年度報告,報告主題前瞻、評述客觀、內容豐富、數據翔實,報告對各級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部門、國內外企業、有關研究機構、社會公眾具有重要的決策參考意義和研究借鑒價值。(陳維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