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國房地產企業所面臨的金融環境是非常困難的,未來100天將是很多房地產企業發生劇變的100天。”本月初,潘石屹向上海證券報獨家提出的“百日劇變論”,曾引起不小的爭議。
就記者接觸到的一些房地產投融資項目來看,有的還在報批,需要1到5年、2億至3億元不等的融資;有的已在經營,但準備整體轉讓;有的正在建設或已結構封頂,也準備把整個在建項目轉讓;有的才拿到“一證”或“兩證”,還沒有施工,便計劃直接轉讓土地。由此可見,開發商在不同階段都可能面臨資金困境。
近日還有業內人士為全國開發商算了筆賬,稱由于開發慣性和囤積土地的入市,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比去年央行統計的25000億元的規模至少再增長7000億元。但是,一是受銀根緊縮影響,銀行房地產貸款預計將減少2000億元左右;二是去年10月以后房企股市融資難度大增,加上今年以來股市低迷,房企股市融資全年至少減少1000億元;三是去年全國土地出讓金收入約12000億元,考慮到去年拍出的土地余下的大量出讓金需要在今年交齊,這部分資金雖然沒有公開數據,但估計至少也需數千億元。因此,如果沒有其他主要融資渠道的話,今年中國整個房地產業的資金缺口至少達到1萬億元。
連任志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都承認,如今許多房地產企業現金流緊張。不過他認為這情有可原,因為房地產企業在各地的項目大都從地方銀行貸款,資金不容易跨區域調配,只有企業自有資金可以隨時調整。
現金流的意義對于房地產行業的影響遠遠大于其他一般性行業。現在越來越多的開發商更需要面對的問題是,銀行貸款難度加大,其他渠道融資也不易,再遇上銷售不暢回款難,到時怕是自有資金也顯匱乏,企業運營陷入“萬劫不復”。
“近日路勁收購順馳案再掀波瀾雖然引起關注,但眼下業內更關注的是誰將成為下一個順馳。”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房地產業和房地產商最怕的是資金鏈條出現危機,加上近兩年土地風險聚集,出現第二個順馳的可能性很大,希望高價拿地、囤地的開發商不要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楊紅旭表示。本報記者 李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