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北京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以下簡稱“地勘局”)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地勘局正準備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向北京市政府申請開建地下水庫,利用南水北調水畜養地下水。依照地勘局提供材料,北京計劃建設的永定河地下水庫等五座地下水庫可蓄水47億立方米,至少目前為全國之最。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水務專家肖紹雍告訴記者,目前上海、大連、石家莊等地都已開建地下水庫,這已成為城市水資源戰略儲備的一種方式。
“戰略儲備”地下水
盡管南水北調的水還未進京,但圍繞著南水北調水如何利用,北京有關部門已經開始了調研。
北京地勘局所做的題為《南水北調進京后地下水蓄養戰略研究》報告指出,南水北調進京后,應進行地下水蓄養,充分利用地下巨大的儲存空間,豐水年儲存外來水和地表水,遇連續干旱、突發事件等發生時可取出利用,彌補供水不足,以提高北京的供水保障程度。
“報告”指出,目前地下水仍是北京市第一大水資源來源,約占北京市用水量的65%。自上個世紀70年代以后,北京市每年地下水開采量維持在25億立方米以上,高峰時達到了40億立方米。
連續多年的開采,已經使北京市地下水水位持續下降,地下漏斗不斷擴大,地下水資源減少加劇,并且伴隨著地下水過度開采,地下水污染問題開始日益嚴峻。
為此,北京地勘局提出了“全面蓄養地下水”的理念,即在北京開展從山區到平原,從量到質的全面蓄養。
“報告”對北京市全面蓄養地下水做了詳細闡述:山區主要以涵養保護為主,切實保護好地下水補給源頭的水環境質量,并采取有效措施增加補給。
平原區主要以有效恢復地下水的量與質為主,通過開采控制、聯合調蓄、污水資源化等措施,支撐地下水保障城市供水水源安全的同時,實施戰略儲備。
目前,北京市區日污水排放量達200余萬立方米,量大且集中,水量水質相對穩定,將污水及汛期雨洪水通過各種處理技術收集、凈化,達到某種用水或回灌標準,可實現循環再利用,減少污水排放和徑流損失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同時增加了可用水資源,并可通過回灌補給地下水,為平原區地下水蓄養開辟新水源。
北京市地勘局人士表示,平原區是地下水的主要開采區,承擔著90%的地下水源供給。伴隨地下水長期超采,顯現出的一系列地下水資源環境問題均產生在平原區,嚴重威脅著地下水資源的持續供給和地質環境的安全。外流域調水入京后,圍繞著城市水源供給保障、地下水污染預防控制、地下水資源戰略儲備、地面沉降有效遏制、濕地重建等諸多問題,通過調整開采布局,控制開采量,實施地下水與地表水聯合調蓄等人工干預,使地下水切實得到逐步蓄養。
“后奧運時代”五大地下水庫設想
上述報告項目組提出,科學利用地下儲水空間,實施地下水資源戰略儲備,是實現水資源聯合調蓄的關鍵。
北京市地勘局課題組人士指出,北京市可建設永定河地下水庫、潮白河地下水庫、泃錯河地下水庫、溫榆河地下水庫及大石河地下水庫等五大地下水庫,作為2008年“后奧運時代”水資源應急儲備和戰略儲備的空間,總庫容可達47億立方米。
除了戰略儲備和應急儲備之外,建設五座地下水庫還可以緩解目前北京市的水資源短缺情況。
記者獲悉,北京市財政專門撥款1億多元,在北京市準備建設約2000眼地下水水質觀測井,以此監測地下水水質變化情況。這已建設工程將于明年完工,而據初步的地下水監測反饋情況,如果不加強地下水保護和水源補充,則地下水污染問題會日益加劇。
在以地下水為主要支撐的水供應體系下,尋找更多水源地是各個城市水資源安全保障的重要措施。今年為保障奧運會,北京從河北、山西等地調集了約3億立方米水。
“但是奧運會之后北京供水怎么辦?即便是南水北調工程實施后,北京仍是個缺水的城市。”北京市水務局局長程靜對記者說,北京已經開展了尋找新的水源地、污水循環利用等工程。
南水北調工程供水有望在2010年開始為北京供水,初步測算是每年供水10億立方,將大大緩解北京干旱缺水的現狀。
但是北京市地勘局人士向記者表示,回顧北京城市供水歷史,遭遇連續干旱引起的水資源危機都是通過增加地下水開采而得到有效緩解。盡管南水北調是緩解北京水資源緊張局面的有效措施,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風險。
首先,當南北方同為枯水年時,南水北調供水不能持續,調水的可操作性存在風險;其次,由于北京上游主要供水處丹江口水庫下游一直沒有大中型水庫進行調節,南北方同為豐水年時,將會出現不必要的水資源浪費;此外,在遠途輸水過程中,也存在著水質受到污染的威脅。因此,南水北調水源進京后,地下水將是北京水資源戰略儲備的首選。
肖紹雍也向記者表示,目前北京市日用水量達到250萬立方米,地下水位已經下降到100米以下,處于嚴重缺水的程度。采取地下水庫進行戰略儲備的做法,可以調節區域水資源供應,防止地質災害。而且,從北京市的五大天然地下空間面積來看,高達47億立方米的儲量足以頂上密云水庫,像北京這樣的國際性大都市,應該建立這么一個大規模的地下水儲備系統。
為對地下水進行充分蓄養和保護,北京地勘局準備以專項報告的方式建議北京市政府考慮建設地下水庫,以財政資金來保障這一工程建設。
爭議猶存
但北京市水務管理部門和專家對此方案持有不同看法。
一位涉及水務管理工作的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南水北調送到北京的水是北京市用錢買來的,每立方米價格尚未確定,但南水北調工程具有民間資金,需要尋求回報,“賣水掙錢”是必然的。如果算上沿途的蒸發和跑冒滴漏問題,南水北調送到北京的水成本不菲。
該負責人表示,花如此價錢買來的水,北京市應該優先用掉,而不是灌輸到地下水庫儲存起來。按照北京市設計的新供水管理體系,“外來水”將是第一使用的水源。如果2010年北京能成功獲得南水北調供水10億立方米,其中9.5億立方米將用于城市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供應。
另一北京市專家指出,優先使用南水北調水,就等于減輕了對地下水的抽取,同時地下水就會通過降雨等途徑得到天然的補充,無需再專門建設地下水庫,將外來水人工地放入地下。
另外,該專家還對地下水庫的可行性提出質疑:地下水庫多系天然形成,暗河等通道流向何方,是個非常復雜的地理問題。人工將南水北調來水送入地下水庫,一方面會在提取上制造麻煩;另一方面也可能被暗河流走,對北京市造成損失。
與此同時,北京地勢呈現西高東低的情況,而且多數建筑是在旱季建成,一旦地下水位上升,是否會對一些地下建筑造成損害,仍然不得而知。
程靜在認可地下水庫蓄水方式的同時,也指出北京市未來供水仍舊堅持地表水、地下水、外調水相統一的“三聯供水法”,未來北京市的發展重點是污水處理和中水回用,目前北京市循環利用水比例已經達到15%,未來這一比例將繼續大幅度提高。
“北京市水資源保障不走依靠外來水的路子。”程靜向記者表示,北京水資源保障將優先挖掘自身潛力,提高循環用水比例,在水資源不足的時候,適當考慮從南水北調或周邊省份買水。
“如果北京市循環利用水達到一定水平,再加上地表水和外來水的供應,北京就不會像今天這樣缺水,那樣還有建地下水庫儲備地下水的必要嗎?”上述專家提醒,“水資源是國家的,并不是某個地區的,所謂依靠戰略儲備來爭奪地區資源補償話語權的說法是靠不住的”。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賈海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