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正遭遇三大迷思困擾。哪三大迷思?一是通脹壓力,二是流動性壓力,三是增長下滑壓力。進一步分析這三大迷思,其實都是受制于一個主軸的三種表象。而這個主軸不在內部,而在外部,這就是由美元貶值派生出來的問題。
在解析“三大迷思”之前,先說一個重要前提,就是美元的異動。由于這是問題的關鍵,同時也是擺脫“三大迷思”的前提,因此,有必要先弄明白美元的走向到底如何。
要分析美元走向,不得不談美國推行的弱勢美元戰略。美元已持續貶值數年,已造成全球價格體系紊亂。也就是說,從美國的角度看,已達到了預期目標,再玩下去,就要對美國自身造成實質性傷害了。
為什么這么說呢?首先,美元持續貶值造成了經濟對手的困難。比如,人民幣對美元在三年內持續升值近20%,使大部分微利的中國外向型企業遭受了匯率和成本的雙重擠壓,走向虧損甚至破產。也就是說,美元貶值已達到了擠壓對手的目的。
其次,由美元持續貶值造成的全球價格體系混亂、通脹壓力加大,現在已到了非治不可的關鍵時刻。從美國的利益來講,如果任由其發展下去,就要對美國經濟自身造成實質性傷害了。此時,若是美元由弱轉強,可以穩定價格預期,有利于美國經濟的下一步發展。
而從全球角度看,迫于通脹壓力,美元的走強也符合各國對穩定物價的期待。此時美國順勢調整弱勢美元戰略,既可以做“好人”,重塑美元霸主地位,又有利于全球金融資源再次流入美國。左右逢源,何樂而不為?近日,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大經濟體增持美國國債,就是一個重要的轉勢信號。
明白了美元大趨勢之后,回頭看“三大迷思”之一的中國通脹壓力問題。
從主導性看,本輪通脹壓力主要是輸入性的,是一種貨幣現象,是由美元貶值引起的石油及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引起的壓力。如果加上前兩年所謂的“高增長、低通脹”,實際上是把價格壓力往后推移,所以才形成了目前的價格形勢。而這一點,很可能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注意。
由此觀察,本輪價格上漲,主要取決于美元因素。而目前已有多個國際機構對美元轉勢有了明確判斷,對石油及其他生產資料價格的回落也有比較明確的預期。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看待我國的價格趨勢和外圍經濟環境,調整相應的經濟政策,就是一個不可以忽視的問題了。
再看“三大迷思”之二的流動性問題,同樣也與美元趨勢有關。近幾個月來,在外貿順差逐漸縮小的情況下,不明用途的外匯大量流入,造成了新的對沖壓力。熱錢為什么要擠進中國?就是想在短時間內從兩方面套利,一是人民幣升值,二是對中美利差擴大的預期。
為了應對外匯流入導致的流動性問題,央行持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在通脹壓力不斷加大,加息措施又難以啟用的情況下,這一政策工具的反復使用,固然對收縮流動性產生了明顯作用,但也導致了資金的結構性淤塞,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資金困難。而問題的緩解,也與美元走向有關。
第三個迷思,也就是經濟增長問題,也與美元趨勢有關。增長問題,本來主要是國內的事,但對于一個外貿依存度高企的經濟體來說,問題就不是那么簡單了。由于本幣升值加上生產資料價格大幅上漲,大量原本微利的外貿企業失去了生存基礎,出口下降,自然對經濟增長有直接影響。
而要使外向型企業向內需型轉變,從推動經濟增長的結構上調整產業布局,無論在生產組織上還是在時間上,都需要花很大努力,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同時在一個開放的時代,即便是為內需服務的企業,也要有國際經營眼光。也就是說,在目前以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世界經濟格局下,也需要注意美元的動向。
現在,美元有由弱轉強的跡象。此時,如果不從本質上看問題,而是繼續被表象所蒙騙,在戰略和策略上做出不恰當的選擇,那是要引來后遺癥的。而美元也不是完全可以自以為是的貨幣,也會受美國經濟自身和國際經濟與金融格局的影響。
適時把握美元轉折的有利時機,作出相應的政策調整,中國經濟完全有條件從目前的“三大迷思”中走出來。而就目前反應過度的滬深股市而言,更前瞻、更全面、更理性、更歷史地看待中國經濟走向,也許會平緩這兩個市場的非理性躁動。(亞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