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有目共睹,而許多前無古人的改革經驗的取得,與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改革試驗區等先行地區的探索是分不開的。然而,與大多數經濟較發達、社會條件較成熟的改革先行地區不同,有一個“試驗區”卻來自中國最貧困的地區──貴州省畢節地區。
胡錦濤同志曾主導創立畢節改革試驗區
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已實施多年,但在地處中國西南崇山峻嶺之間的貴州省畢節地區,這里的村民生活仍十分艱辛。當地農民一直把上山開荒和多子多福視作長遠生計的唯一出路,導致生態惡化和人口激增,陷入越窮越生、越生越窮的深度貧困中。
1985年8月,當時剛剛調任貴州省委書記的胡錦濤同志來到畢節、六盤水等貴州西部貧困地區,了解真實的農村狀況。
楊八郎是畢節地區畢節市海子街鎮思源村的一個普通村民,他的原名幾乎無人知曉,可因為生養了8個兒子,被左鄰右舍習慣地稱為“楊八郎”。當年走進楊八郎的家,讓胡錦濤感到震驚和深深的憂慮。時任畢節地委書記并陪同胡錦濤下鄉調查的祿文斌回憶說,那幾乎不能說是個像樣的家,全家20多口人蝸居在僅有30多平方米的茅草房里,稀疏的枝條搭建的框架鋪上茅草就算房屋了,簡直就像一個大的雞籠,根本無法擋嚴寒、避風雨。走進低矮的草屋,家徒四壁的屋中僅有一張連床褥都沒有的木床,面黃肌瘦的孩子們只能在鋪著茅草的地板上睡覺。
把自己口袋里的500多元錢交到楊八郎粗糙的手中,胡錦濤一再叮囑,全家人要依靠勤勞致富。可是,走出這座茅草屋,他的表情卻十分凝重,并對隨行的同志說,一定要把人口數量控制下來。這一年,畢節地區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218人,分別比貴州和全國平均水平多34人和94人。
畢節,這個百姓十分貧困、生態持續惡化、人口加速膨脹的極貧地區,究竟該如何掙脫惡性循環的枷鎖去尋求一條維持生計、持續發展的新路?經過長期深入調研,1988年初,胡錦濤同志等貴州省領導決定在畢節創建“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制”試驗區,并報國務院批準,成為中國唯一在極度貧困區設立的改革試驗區。
“試驗”新舉:開發扶貧與生態建設共推進,發揮多黨合作優勢
畢節地區是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山區,直到1997年,全區人均工業總產值僅為288.9元,全區60%人口為絕對貧困人口,人口自然增長率高達21.29%,而森林覆蓋率僅為14.9%。
貴州省委書記石宗源說,與當時中國已經啟動的其他經濟特區、開發區不同,畢節試驗區從一開始就不是以單純的經濟增長為目標,而是將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結合起來作為一個整體目標展開的綜合性社會發展試驗,將生態建設與開發扶貧共同推進,使生存與生態從“對抗”走向“共贏”,使當地從難以為繼的生存局面中找到能可持續發展的新出口。
畢節地委書記秦如培說,“開發扶貧”就是啟動市場經濟機制、遵循商品經濟規律,變“救濟型”、“輸血式”的扶貧為“自救型”、“造血式”的扶貧;“生態建設”就是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進行環境治理,實施以退耕還林還草為重點的生態工程,并與坡改梯、天然林保護、長江防護林建設等工程相結合綜合治理;“人口控制”就是把計劃生育、人口素質提高和人力資源開發通盤考慮。
祿文斌說,試驗區的設立激發了群眾的創造性。畢節地處長江、珠江“兩江”源頭,改革后當地干部群眾依托山區立體氣候提出新“五子登科”,即山上植樹造林戴帽子、山腰搞坡改梯拴帶子、坡地種植綠肥鋪毯子、山下發展庭院經濟抓票子、基本農田集約經營收谷子,使惡劣生態條件大為改善。
作為國家設立的改革試驗區,畢節試驗區在資金投入和智力支援上得到了中央的大力支持。在中共中央統戰部統籌下,8個民主黨派和全國工商聯共同推動畢節地區的扶貧和試驗工作,他們充分發揮人才薈萃、知識資源豐富的優勢幫扶畢節。民盟中央原名譽副主席厲以寧總結說,畢節的經驗主要有:一是加快經濟體制改革,基本完成了國有企業改革,農村金融改革開始試點,城鄉一體化進行了一些探索;二是8個民主黨派都有明確分工,都包下一個縣或一個縣級市,展開工作;三是加強干部培訓,畢節150名副縣級以上干部,分3批到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學習。
從“難關”村到“橙滿園”
20年前,畢節市清水鋪鎮有個南關村,因人多地少過度開墾,造成水土流失、生態脆弱、百姓貧困,“南關”年年遇“難關”。如今,昔日“難關”村四季花常開、月月有鮮果,各地游客紛至沓來,南關村也已與鄰近的沙地村合并,改名為“橙滿園”村。
今年40歲的村支書張安福告訴記者,畢節試驗區成立后,依托當地良好氣候條件和歷來種植果樹的習慣,省、地區派來技術專家,經過考察和反復試驗,確定在當地發展水果種植產業。現在全村有7000多畝果樹和早熟蔬菜等,“橙滿園”成為遠近聞名的優質水果基地。
曾經被墾荒的大山重新披上綠裝,曾經的極貧村變成了小康村。“現在村里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可想多生孩子的農民越來越少。”村支書張安福說,橙滿園村已經連續多年沒有計劃外生育,獨生子女戶和二女結扎戶已有30戶。
據了解,經過20年的改革探索,2007年畢節地區區內生產總值已達325億元,經濟總量在貴州省9個地(州、市)中從末位躍升至第三位,農民人均年收入從184元提高到2458元,絕對貧困人口從312.2萬人下降到56.6萬人;森林覆蓋率從14.9%提高到36%,人口自然增長率大幅度下降。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嚴雋琪評價說,畢節試驗區成立20年來,成功解決巖溶地區的人民貧困、生態惡化、人口膨脹等問題,成為中國推行科學發展觀的“試驗田”。同時,試驗區也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經濟建設時期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功范例。(王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