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在17日的發布會上表示,奧運會不會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分水嶺,不會改變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大勢,不會影響中國經濟增長潛力和經濟發展的基本面。
2008年,是北京奧運會的舉辦之年,也是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一輪周期性調整之年。進入后奧運時期,前奧運時期體育場館和關聯基礎設施建設形成的大規模投資需求,以及奧運舉辦期國內外游客帶來的巨大消費需求會減弱甚至在短期內消失,但過去30年支撐中國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的基本動力不會發生變化,奧運會帶來的經濟和投資增量在中國經濟和投資總量中的比重很小。
支撐中國經濟發展基本因素不會變
王一鳴說,過去7年推動中國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儲蓄率較高,城市化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模巨大,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市場潛力巨大,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提高,以及積極主動地參與經濟全球化。這些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不會因為奧運會結束而發生變化。
中國作為大國受奧運經濟的影響較小
王一鳴說,經過改革開放后30年的發展,中國發展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雖然奧運經濟對北京經濟增長貢獻明顯,但北京市經濟僅占全國經濟總量的3.6%。北京的奧運會場館建設和基礎設施投資約3000億元,按奧運投入期4年分攤,平均每年750億元,僅占中國過去四年當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0.55%-1.06%。“后奧運效應”不會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
中國經濟發展空間和潛力仍然很大
王一鳴說,中國正處在工業化中期,城市化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7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500美元左右,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從基礎設施到制造業、服務業,都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市場潛力。中國正在積極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提高交通網絡化水平,加大節能減排投入,奧運會結束不會影響到中國的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的投資規模,不會出現“后奧運衰退”。
“十一五”規劃和宏觀經濟政策確保經濟持續發展
王一鳴說,中國正在實施“十一五”發展規劃,已經和正在采取的宏觀經濟政策措施為保持經濟持續較快發展創造了條件。中國政府明確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采取措施努力擴大國內需求,在優化結構的前提下保持合理的投資規模,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促進房地產穩定健康發展。這些措施將有效避免經濟大的起落,促進中國經濟持續穩定較快發展。
奧運給中國帶來機遇和挑戰
王一鳴坦言,奧運會給中國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可能給經濟發展帶來挑戰。隨著全球經濟環境的深刻變化,外需拉動經濟增長的因素減弱,以及中國經濟周期性回調,從內外兩個方面增大了中國經濟走勢的不確定因素。經濟持續較快發展既面臨周期性調整和經濟轉型壓力,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后奧運效應”的疊加影響。為此,應該積極放大奧運會對經濟發展的正面影響,有效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負面效應。
王一鳴說,一是要有效發揮奧運場館和關聯基礎設施的作用,降低體育場館利用不足帶來的資源閑置和浪費,進一步推進北京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網絡化程度,最大程度地為提升國民生活品質服務。二是要積極推廣“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理念,加大環保和生態建設投入,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強文化建設,促進了經濟轉型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三是要充分利用奧運會對現代服務業的帶動效應,促進和引導金融保險、商務服務、現代流通、信息傳輸、房地產、旅游會展和文化體育等服務業發展,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四是要積極擴展奧運主辦和舉辦城市的輻射帶動效應,推動區域經濟發展。這次7個奧運城市中有5個在環渤海地區,這對推動這個區域經濟合作,擴大對外開放和提升國際影響力有重要意義,也將積極促進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三大經濟圈的協調發展。五是要充分發揮舉辦奧運會帶來的精神財富和品牌效應,進一步挖掘中國文化底蘊,豐富城市人文內涵,提升城市品牌價值,提升我國的國際形象。
王一鳴總結說,總之,相對于奧運會場館建設和相關基礎設施對中國經濟增長的短期拉動作用而言,奧運會對提高中國國民素質、改善投資環境改善、提高開放度和提升國際形象具有更長遠、更持久的積極作用。奧運會后,一個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的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胸懷和更加積極的姿態融入世界。(張艷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