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經濟,資源大省山西如此定位。鐵路之于山西,猶如動脈般重要。
如今,山西正在期待建設一條新的鐵路,以便為其最為重要的資源——煤炭,找到更為通暢的輸出管道。負責該鐵路可研究性方案的山西省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李霆,對本報記者表示,籌建中的這條“山西中南部鐵路出海通道”,將由鐵道部和山西、河南、山東合資建設,總投資700余億,運能將為2億噸。
不過,從設想提出至今14年,該方案還在商談階段,前景尚未明朗。
記者多方采訪獲悉,這條“鐵定賺錢”貨運鐵路,未來逾三成的利潤是歸投資方所有,還是作為鐵路建設基金上繳,是爭議的焦點。而其表象,則為該鐵路的“控股權”之爭。
“這條路并非個案,它背后體現的是體制改革的困境,沒有解決整個體制改革前,這條路將有什么出路?難產是自然的!”申銀萬國交通運輸分析師周萌說。
山西欲“出海”
作為產煤大省,山西煤炭年產量達8億噸,每年外運煤炭5億噸。但是,晉煤外運的運力一直處于吃緊的狀態。截至2007年,其外運能力只有3億噸左右,運輸缺口達2億噸。
“真修成了這條出海通道,將大大緩解山西中南部鐵路運力緊張的問題。”李霆向記者解釋道,大秦線和朔黃鐵路擴能改造以后,山西北部的運能需求基本得以滿足,但是,中部和南部仍然運力嚴重不足,目前缺口約七八千萬噸到一億噸,而到“十二五”,山西中南部的缺口將達1.4億噸,到2020年,則高達2到3億噸之多。
目前,山西正在進行煤炭生產企業的整合,到“十一五”末,將建成兩個年生產能力2億噸和5至7個年生產能力5000萬噸的大型煤礦,實現規模化生產。這些現代化的大型煤礦,更有賴于大運量、低成本的鐵路運輸。
“存在這么一個大的缺口,所以,這個路應該修,國家也是同意我們修這條路。2006年,國家發改委發文就批準籌建‘中南部煤炭運輸通道’,只是當時沒說是‘出海通道’”。李霆說。
根據2008年5月山西省與鐵道部的會談紀要,鐵道部將支持山西修建包括“晉中南部鐵路出海通道”在內的6條鐵路。
晉中南部鐵路出海通道,原計劃起點于呂梁所在的河東煤田,這里是中國最大的煉焦煤生產基地。該鐵路全長1200公里,經河南至山東出海,鐵路部分投資約700億元,配套港口投資約300億,由山西與河南、山東及鐵道部共同出資建設。
“控股權”之爭
“到目前為止,雙方還在洽談,結果未定。”9月5日,鐵道部宣傳處對記者通報這一項目的進展情況。據其透露,鐵道部還在與山西等省就該通道的合作進行洽談,爭取盡快開工建設。
不過,一位山西省方面的人士則稱,雙方糾纏于“控股權”等問題,合作目前停滯不前。
據前述人士稱,山西方面希望效仿神華的朔黃鐵路,市場化運作這條出海通道,山西、河南、山東三省均有意采用政府出面、企業出資投資建設的方式,股權結構設計為(山西30%,鐵道部30%,河南和山東各20%),但是鐵道部卻希望持股35%,實現“相對控股”。
山西方面希望,這條鐵路能成為第二條“朔黃鐵路”。朔黃鐵路的建設模式,曾被視為鐵路投融資改革成功樣本之一。它打破了鐵道部控股傳統,神華集團持股58.8%,鐵道部持股41.2%,為第二大股東。
這個市場化的鐵路,在經營上已取得了亮眼業績。據神華年報顯示,2007年,朔黃鐵路公司煤炭運量為1.3億噸,營業收入達到79.60億元,營業利潤達到49.03億元,凈利潤33.57億元。
“現在的狀況,就一句話,地方和中央部委,誰來爭得這條路的控股權?”這位人士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