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15時15分,神七載人飛船、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和逃逸塔組合體,順利垂直轉運至發射區,標志著神七任務已進入最后的發射準備階段。 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中國載人航天飛行任務試驗用車”、“航天員凱旋禮賓車”、“神舟七號飛船惟一搭載飲料”、“神舟七號惟一搭載錄音存儲裝置”、“獨家提供‘神七’航天返回鞋”……類似上述名頭,不勝枚舉。
從這些名頭不難看出,與以往航天活動社會效應大漲而經濟效應往往有所欠缺不同,本次“神七”上天,給了企業一次大打航天牌的良機。2003年“神五”升空,企業第一次以合作伙伴、贊助商身份出現在如此重大的航天事業中。當時,只有5家企業有幸參與。而2005年“神六”升空時,通過各種方式贊助的企業增長到了10家。盡管“神七”還未升空,根據記者粗略統計,通過牽手中國航天基金會,成為航天事業合作伙伴或是贊助商,或者與中國航天員訓練中心合作,有超過15家企業搭上了“神七”的順風船。
有不少企業表示,今年的北京奧運會無疑是一次營銷良機,不過,相對于北京奧運會高昂的贊助支出和企業間過于激烈的競爭,“神七”上天是一次性價比更高的營銷機會。
首先,航天事件在吸引眼球方面不亞于奧運會。統計數據顯示,神舟六號發射時,國內觀看電視直播的人數超過5億人,網站的訪問量也刷新了此前的流量紀錄,具有強大的眼球效應。而在直播嫦娥一號成功飛天時,中央電視臺的收視率整體攀高至44.39%,比平時提高了20%,參與直播的3個頻道收視率更是升高到67.4%。其中,城市、大學文化程度以上、收入偏高的觀眾對《嫦娥探月特別節目》的關注度更高。
有覆蓋廣泛的高收視保障,又有高收入人群,只要企業運作得當,利用航天事件進行事件營銷,就會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創維集團品牌總監兼新聞發言人沈健表示,航天品牌和精神的推動作用是巨大的。去年4月與中國航天基金會合作,被授予“中國航天事業合作伙伴”后,創維取得了20年來最好的經濟效益與業績。
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與奧運會全球化的特征不同,“神七”吸引到的幾乎完全是民族品牌。奇瑞汽車、長安汽車、創維、愛國者、萬和燃氣具、雙星鞋業、銅牛內衣等一批知名國產品牌紛紛打出“神七牌”。何以民族品牌更愿意與“神七”展開合作?雙星集團方面的說法很有代表意義,該集團表示,“神七”發射是中國航天史上又一次飛躍,是中華民族在全世界面前的一次展示,本來就是一件民族盛事,也應該成為民族品牌向世界展示的大好機會。此外,記者了解到,有關部門在考慮中國航天事業的合作伙伴時,也傾向于選擇一些比較有影響力的民族品牌。(記者 劉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