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國務院常務提出了旨在刺激經濟增長高達4萬億元的投資方案,方案發布之日起,股市就開始一路上漲。
在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下,宏觀調控政策迅速出手,如此強烈的信號,與以往大不相同。此次出臺的新政,在改變人們經濟預期的同時,對中國經濟能夠產生哪些影響?能否借此機會實現世界經濟地位的重新洗牌呢?與十年前拉動內需的政策和美國7000億的救市政策又有哪些異同呢?
11月20日,《證券日報》記者采訪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蔣先玲教授,對這些熱點問題進行了討論。
對中國的長期影響比較大
《證券日報》:我們知道,在1998年的時候爆發了亞洲金融危機,當時我國也啟動了拉動內需的政策,今年美國爆發金融危機,我們又提出4萬億拉動內需的方案,這兩次方案的提出有哪些不同?影響會一樣么?
蔣先玲:首先,98年的經濟危機沒有這次嚴重。所以這次的政策效果是否能像98年拉動經濟取得一樣的效果,還有待考慮和觀察。這次拉動內需可以看到都是拉動的投資需求,而這次的問題是什么問題呢,是消費需求萎縮。所以僅僅拉動投資需求,不拉動消費需求,效果不會很明顯。
我們現在經常講流動性過剩,其實我們流動性過剩更多的是政府和企業,居民并沒有感覺到資金多啊。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是房價,現在國家希望房價不跌,可是消費者還是希望房價繼續跌啊。救市措施的第一個就是穩定房市的發展,國家希望能夠穩定房地產現狀,但是維持現狀使得眾多消費者仍在觀望或者缺乏購買的能力,這樣的話怎么拉動需求呢。所以我們現在忽略了購買力這一點。
《證券日報》:前不久,美國出臺了旨在救市的7000億計劃,那么中國的4萬億和美國的7000億救市計劃有何不同?
蔣先玲:美國最初的目的主要是救金融,因為美國金融體系面臨崩潰的風險。中國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實體經濟滑坡,所以針對的是實體經濟。
另外美國的投行在整個金融體系中占的地位比較重要。我國的金融服務業并不發達,占GDP的比重并不高,實體經濟就是第一產業、第二產業,所占GDP的貢獻是最大的。所以我們更擔心實體經濟。
《證券日報》:您認為這次的政策從長期和短期各有什么樣的效果?
蔣先玲:從短期來看,甚至說2009年的經濟不容樂觀。但是從長期來看,對中國經濟發展是個好事,能夠增強中國經濟發展的根本。
一直以來,農村經濟發展是個瓶頸,制約了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這次十大措施里面,有幾個都是和農村項目有關,包括解決農村的基礎設施,醫療福利覆蓋鄉村等,這在某種程度就能保證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從長遠來講,只要農村經濟能夠持續增長,中國的經濟增長就能實現可持續性。
四萬億資金從何而來?
《證券日報》:4萬億如此龐大的資金規模從哪里來,特別又是在減稅之時,僅增值稅轉型就減少1200億元,那么4萬億元投資資金能否得到保障?
蔣先玲:四萬億的資金一方面來源于財政,另一方面肯定是要籌集資金的,不可能都是來自于財政。目前實施的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財政出一部分,就是我們要增發國債,另外是銀行貸款可以解決一部分。目前銀行的信貸額度已經沒有硬性約束了,國家已經放開了信貸的指標,但是商業銀行惜貸的厲害。
《證券日報》:這次4萬億的內需刺激主要集中在實體經濟,那么對我國金融是否也能產生影響?
蔣先玲:我們不太擔心金融問題出現在中國。雖然這次全世界經濟出現問題是起源于美國的金融危機,但是我們不會擔心中國的金融體系出現問題。中國擔心的是,美國金融體系出現問題后使美國經濟衰退,進而影響到我們國家實體經濟。
之所以說我們不擔心中國的金融體系,是因為我們的房地產不會產生美國那樣的次貸風險。因為我們的房地產貸款在銀行信貸的資產總額的比例很小,那么第二個,中國個人房貸的業主邊際儲蓄傾向很高,所以個人很少出現大規模還不起銀行貸款的情況,也就不會出現房貸危機上升進而威脅到中國的金融體系的問題。這次國內的銀行唯一受影響的,就是國內銀行投資了美國的高風險的債券,這是資產損失,不會產生大規模的破產。
應實現刺激消費需求上升
《證券日報》:大規模的投資會不會造成通貨膨脹?
蔣先玲:這次4萬億投資的都是實體經濟的,我們的GDP下滑了,三季度變成了9.9%就有些擔心了,CPI也下降了,因為GDP下降,CPI也下降就會出現過去的通貨緊縮,而通貨緊縮很容易造成經濟的蕭條。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而且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增長速度不能太慢,我們保持在8%以上比較合適一些。
經濟問題是周期出現的,我們上半年還是通貨膨脹,一保一控,保經濟增長控物價上升,到了第四季度就改成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了。中國的宏觀政策是相機抉擇的宏觀政策,應對通貨緊縮的政策可能就會導致通貨膨脹。但是現在的重點任務是防止通貨緊縮,因為通貨緊縮會帶來經濟的蕭條,在這過程中經濟回升了,就可以慢慢減少貨幣投放,減少財政支出,然后將物價控制在可控的范圍之內。
《證券日報》:有人說這4萬億應該更多地投向民營經濟或者消費產業,您認為呢?
蔣先玲:我認為最終要刺激消費需求上升。而不能全部用于投資需求,因為全部用于投資需求比如基礎設施建設,很容易導致效率下降、導致重復建設。如果沒有約束機制和監督機制很容易導致腐敗,如果過多的炒作,這個效果會大打折扣。
四萬億投資刺激國內外股市
《證券日報》:4萬億對拉動GDP的增長有多大的推動作用?
蔣先玲:彌補出口減少對GDP下滑的影響。我們國家的外貿依存度很高,有46%,所以出口對我們的貢獻很大,出口減少了,所以我們的GDP有較大的回落。
所以說我們是雙向措施,一方面是4萬億擴大內需,國內消費的旺盛保持GDP的一個增長穩定,另一方面,已經要實施的提高出口退稅率,能夠增加出口企業的利潤,國際需求萎縮使我們國內產品的價格也很低,另外人民幣升值速度放緩,在這些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我國的出口經濟不會出現災難性的后果。
《證券日報》:中國的投資方案能否對世界經濟產生影響?
蔣先玲:有一定的影響,但是肯定不可能左右世界。我們在擴大內需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基礎設施建設,于是會產生大量設施購買的需求,也就能夠增加進口需求。
增加進口需求以后,美國、日本等我們的貿易伙伴國就會受益。因此當天我們公布4萬億投資計劃的時候,日經指數是上漲的,所以可以說中國的投資影響了世界。可以說,我們這次政策也是照顧了國際經濟的增長,這就相當于98年亞洲經濟危機的時候,我們宣布人民幣不貶值,起到了“穩定軍心”的作用。
但是這個只是暫時的,不能因此得出結論說中國能夠左右世界了。我們有充足的現金儲備,在這個“現金是王”的時代,這次金融危機讓我們中國在世界上提高了話語權,但是依舊沒有決定權。(記者 胡瀟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