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沒有意義的公約。”2月11日,國內一家大型民營鋼鐵企業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說。
這位負責人說的公約,是指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將于2月18日召開理事會,屆時會審議的《規范國內鋼材銷售行為的公約》(下稱《公約》),當中將要求下屬所有會員企業簽訂行業公約,要求鋼鐵企業不能以低于成本價銷售鋼材,以穩定鋼材銷售價格。
對此,中鋼協系統一位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對于規范鋼材銷售制度,中鋼協只是相當于做出了一個表態,對于能不能起到作用,并沒有把握。
對于業界的質疑,中鋼協副秘書長戚向東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非常樂觀地表示:“能不能起到作用,讓我們翹首以待就行了。”
貿易商攪亂銷售市場
中鋼協首席分析師李世俊更愿意將去年下半年以來,鋼材銷售的市場混亂歸咎于貿易商。
根據本報記者了解,一組數據表明,我國60%鋼鐵產品由具有投機性經營傾向的經銷商代銷,總數超過15萬家,在這次金融危機中集中拋售,加劇了市場供求失衡,不僅影響了生產企業正常流通,也造成了市場的過度反應。
除了鋼材貿易商,在此輪鋼材市場大震蕩中,許多鋼鐵企業自身為了消耗掉大量的庫存,回籠部分資金,維持生存,也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將鋼材銷售給貿易商或者下游用戶。
在李世俊看來,市場可能并沒有大家想的那樣可怕。
“這就像大家都聽到了狼叫,全都嚇跑了,甚至有人被混亂的人群踩死,但是誰也沒有看見狼長什么樣子,狼是不是真的來了還不確定。”李世俊說。
戚向東表示,鋼鐵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其中的內容之一,就是要提高鋼材貿易商準入門檻。
鋼材貿易商的門檻提高迫在眉睫。鋼鐵業的集中度低,一直被認為是影響鋼鐵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備受詬病。然而,鋼材貿易行業的集中度則更為低下。
公開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年銷售量能夠達到千萬噸的鋼材貿易企業只有1家,而500萬噸以上的只有4家左右,100萬噸以上的只有6家,絕大多數鋼貿企業的經營規模都在幾萬噸至幾十萬噸。
而這些鋼材貿易公司中,絕大多數仍以簡單的買賣貿易為主,利用低進高出賺取差價。
國外駐中國的一家大型鋼材貿易公司分析師告訴本報記者,大多數鋼材貿易商服務能力非常低下,那種通過供應鏈方式,將上游、下游、中間的加工配送,以及其間的商流、物流、資金流等等完全整合到一起的經營方式,鳳毛麟角。
在這位分析師看來,市場一旦有風吹草動,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加上對市場的判斷失誤,如此龐大的競爭能力低下的貿易商集體拋售或者集體囤貨,對市場的沖擊將非常之大,市場極容易失衡。
一旦市場失衡,所造成的影響將遠遠不止鋼鐵本身的產業,對于鋼鐵上下游乃至國民經濟都將造成非常大的沖擊。
提高貿易商準入門檻
如果一些鋼鐵企業自身對形勢也有所誤判,加入貿易商拋售的隊伍中,對市場的沖擊將進一步加大。
國內一家大型民營鋼鐵企業的負責人認為,由于各個企業的規模不同、設備不同、原燃料來源不同等情況,企業的生產成本根本無法衡量。
是以行業的平均成本計算,還是具體公司具體測算,在這位負責人看來,這是一條行不通的路子。
對于一些鋼鐵企業而言,如果急需流動資金,那么在市場極其不景氣的時候,在其他融資渠道無門的情況下,也只能低于成本價銷售鋼材以回籠資金。
鋼材貿易商同樣如此。由于大量的小型貿易公司的存在,這些抗風險能力低下的貿易公司,許多都是依靠短期的貸款進行操作,一旦貨物積壓在手里時間過長,在貸款到期的情況下,“不出貨肯定死掉,出貨還能緩一段時間”。
戚向東對此不以為然。他對本報記者表示:“如果企業低于成本價銷售,能夠回籠多少資金呢?生產一噸虧損一噸,那么即使回籠了,對于企業而言也是虧損。他們應該做的不是以低于成本價銷售,而是要盡量少生產。”
在戚向東看來,企業以低于成本價銷售,不僅對市場有損害,對于整個國民經濟都將造成沖擊。
“現在PPI指數接連下降,通貨緊縮的形勢日益嚴峻。鋼材價格持續低迷,如果企業以低于成本價銷售,將進一步帶動PPI下降,惡化經濟形勢。”戚向東說。
中金公司發布的報告認為,PPI大幅放緩對工業企業利潤將產生較大沖擊,首先PPI大幅放緩直接導致上游企業利潤受損;其次,盡管PPI下滑帶動企業成本下降,但是在經濟惡化之際,中下游企業也面臨需求不足、產能過剩,而不得不降低產品價格,其利潤也將受損,難以受益。
戚向東強調,《公約》現在還沒有通過,能不能獲得通過現在還不好說,而且《公約》并不僅僅只有禁止鋼鐵企業以低于成本價銷售鋼材這一條,還將列出鋼材銷售制度的方方面面。
“最終目的是,規范鋼材銷售制度,建立產銷風險共擔機制,發揮流通領域對穩定鋼材市場的調節功能。”戚向東說,“從目前已經召開的企業前期座談會上看,大多數企業還是持支持態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