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政府推動下,中美車企也在新能源技術方面開始了較量。
羅蘭·貝格高級管理人員沃爾夫岡·伯恩哈特認為,中國的汽車產業計劃表明,“政府希望中國汽車廠家以相對較低的壁壘進入到電動汽車領域,縮小同海外主要競爭對手的差距,保證汽車業長期穩定的增長”。而《新能源汽車》執行主編吳憩棠認為,美國政府的新能源計劃與汽車巨頭擺脫危機有關,“必須發展”。
新能源汽車目標明確
目前,中美都已明確了新能源汽車的具體研發目標。
我國3月20日正式公布的《汽車產業振興規劃》的目標之一,就是電動汽車產銷形成規模。到2011年,“形成50萬輛純電動車、充電式混合動力和普通型混合動力等新能源汽車產能,新能源汽車銷量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5%左右”。美國總統奧巴馬3月19日參觀洛杉磯近郊波莫納市(Pomona)的電動車測試中心時,強調要將技術從實驗室轉向消費者,并明確“2015年,要有100萬輛充電混合動力汽車上路”。
吳憩棠3月24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2011年產能達到50萬輛的目標是可以達到的,因為產能是一個設計的規模,不是產量。銷售目標就更不一定了,要看新能源產品的銷售對象。”
至于美國的“百萬輛”銷售目標,吳憩棠認為,更大程度上是因為“三大汽車公司陷入危機,國家必須發展新能源”,是促使他們走出困境的一種推動。
公共車是切入點
各國汽車行業對新能源汽車已經籌劃多年,選擇何種技術路線也一直是爭論焦點。因為新能源研發投入大,站錯技術隊伍的企業可能血本無歸。
“目前新能源技術路線已經確立,公交車、轎車都以混合動力技術為主。”吳憩棠說:“當然我們國家現在發展的新能源汽車產品不僅包括混合動力、純電動,還包括LPG(液化石油氣)等產品。電動車還有很多問題不能解決,包括蓄電池技術、需要在每個城市都建立充電站,但怎么建設的方案還沒有確定。”
目前,我國新能源產品推廣的切入點選擇了公共用車。據中國政府網2月5日發布的消息,財政部、科技部決定,在北京、上海、重慶、長春等13個城市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鼓勵在公交、出租、公務、環衛和郵政等公共服務領域率先推廣使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
“短期新能源客車產業化進程將優于新能源轎車:主要是因為其技術壁壘相對較低、使用環境穩定、便于集中充電與政府補貼。”國信證券研究所的分析師如是認為。
政策給企業帶來信心。福田歐V客車營銷公司經理于崇表示,“今年歐V客車希望能達到4000輛的銷售目標。其中混合動力車要占到1000輛,樂觀一點兒會有1500輛。”
美國則將電動車技術作為發展的主路線。據美國媒體報道,帶領南加州愛迪生公司電池研發團隊的經理克杰爾表示,“有關實驗已進入最后階段,希望數年內進行量產,屆時許多駕駛人可以自行在家里的車庫,利用簡便的設備為電動車補充電力”。
政府補貼頗豐
目前,中美政府對新能源技術都宣布了巨額補貼計劃。我國的《汽車產業振興規劃》中明確,今后3年在新增中央投資中安排100億元作為技術進步、技術改造專項資金,發展新能源汽車及專用零部件。
“現在對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貼安排,主要是補貼城市的公交車、出租車、公務用車為主,私人買新能源汽車沒有補貼。因為現在新能源車還是一種示范運行,還沒有到批量生產的階段,目的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果公交公司發現問題,可以及時解決。”吳憩棠說。
為了鼓勵電動車的研發,奧巴馬3月19日宣布將投資24億美元用于車用電池研發,同時宣布,凡是選購電動車的車主將可享有高達7500美元的抵稅額。奧巴馬還宣布能源部拿出20億美元資助新能源競爭項目,幫助汽車企業技術升級,創造更多就業。“美國的情況與中國不同,汽車企業必須發展新能源,否則政府不予貸款。”吳憩棠說。(李語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