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中國存在巨大的資源需求,中國企業具備良好的財務狀況,目前全球資源價格處于低位水平,因此我們認為當前是中國企業進行海外資源拓展的一個良機。
近年來,中國企業在海外收購方面表現相當活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當屬中國鋁業公司斥資195億美元投資國際礦業巨頭力拓公司,獲得力拓集團有關鐵礦、銅礦和鋁資產的部分股權,刷新了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最高金額的記錄。就在同一個月,中國最大的金屬貿易商五礦集團也宣布以約1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澳洲礦業公司,以確保銅礦及鋅礦的供應。
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活動近年來一直在不斷升溫,尤其是自2007年以來,并購金額不斷刷新紀錄,收購對象囊括從歐美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的企業,但是中國企業的海外收購活動主要集中在資源類以及金融類公司,其中資源類公司的表現尤為搶眼。
我們認為,中國企業近年來活躍的海外并購活動是受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所驅。雖然我們認為在收購金融類企業時需要慎之又慎,但在當前資源價格處于低位水平之際,在資源類行業進行海外并購實屬明智之舉。
中國的資源消費需求巨大
首先,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日益增大。多年來,中國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1995-2008年的平均實際GDP增長率達到了年同比9.7%,特別是自2003年以來,實際GDP增長率均保持在10%以上,2007年更是達到了年同比13.0%的歷史較高水平。盡管2008年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但是依然保持在9.0%這一遠遠高出發達國家水平的經濟增長率。同時,這些年來中國的人均GDP也一路攀升,從1995年的5000多元大幅提高至2007年的18934元,年均增長率達到12.7%。經濟的快速增長以及人均GDP的大幅提高增強了中國的消費能力。
事實上,近年來,中國對金屬等資源的需求在全球中所占的份額已經大幅提高,例如中國對鐵礦石的需求在全球所占的份額從2004年的32.0%增加至2008年的49.8%,并且預期在接下去的兩年里這一比例還將繼續提高,估計2010年將會超過世界需求的一半,達到53.8%。而中國對其他諸如銅、鋁、鋅等主要金屬的需求也呈現出份額不斷提高的走勢,2008年分別占全球總需求的27.6%,34.2%以及33.2%。尤為明顯的是,自2006年下半年以來,全球銅需求的增長來源幾乎全部都來自中國。
其次,我們相信未來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增長潛力巨大。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中國對各類資源的需求也會繼續增加。根據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到2010年,中國的城鎮化率要從2005年的43%提高到47%,全國總人口預計將從2005年的約13.1億增加到2010年的約13.6億。換言之,從2005年到2010年,將有7000多萬人口從農村轉移到城鎮地區。圖3顯示了近年來我國從農村轉移至城市的人口數量(自1995年以來,每年都超過1千萬),這無疑會增加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從而間接地導致中國對各種資源產生大量的需求。
由于人均收入水平較低,中國目前的資源消費仍處于初級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其絕對消費量依然大幅偏低。例如2005年中國的人均銅消費僅為韓國的約七分之一,美國和日本的約四分之一。我們相信,隨著中國經濟的繼續快速發展,人均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未來中國對各類資源的需求潛力將會相當大。
最后,中國本身礦產資源有限,許多都存在短缺,需要靠大量進口來保證冶煉生產的需求。例如,中國的鎳精礦進口自2006年以來急劇增加,到2007年9月份迅速增加至1百萬噸以上。另外,中國對精銅和銅精礦的進口需求也一直在穩步增加。巨大的需求加上本身資源的短缺,這使得中國必須通過進口來解決資源短缺問題,而通過并購海外資源類企業的方式來鎖定未來的資源供給也是一個重要的選擇。
中國企業具備海外收購的實力
一方面,中國企業的財務狀況良好,其資產負債表狀況在不斷地得到改善,資產余額從2004年底的約8萬億元增加至2008年11月份的逾16萬億元,增加了一倍多。此外,雖然自2008年第三季度以來受經濟環境的影響,中國企業的利潤增長率大幅下挫,但依然實現了一定的盈利水平。因此,中國企業近年來所積累的良好的財務狀況和盈利能力為其進行海外投資提供了前提條件。
另一方面,截至2008年底,中國政府積累了1.9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這一水平遠遠高于其他國家,并且在必要時可以為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提供支撐。
最后,中國健康的金融體系和充足的流動性也能為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融資活動提供巨大支持。目前中國的銀行業狀況良好,對全球金融市場的敞口相對較小。而且,多數銀行近年來通過資本結構調整和重組的方式剛剛清理了資產負債表。截至2008年12月,中國商業銀行的平均不良貸款率僅為2.5%,而中國銀行業的貸存比僅為65.1%,而香港、美國和韓國的貸存比則分別為80.1%,98.5%和136.1%。這使得中國的銀行能夠在許多其他國家的銀行正在被迫去杠桿化之時,不但無需降低杠桿率,還能擴大杠桿率,為企業的海外并購提供融資支持。
抓住有利時機進行基本建設
本輪的金融海嘯導致大宗商品價格猛跌,例如,布倫特油價在2008年7月創下145.39美元/桶的歷史新高之后,如今已經下跌了70%左右;而倫敦銅價在2008年7月3日達到8985美元/噸的歷史高位之后,2009年2月18日已經下跌至3291美元/噸,跌幅超過60%。其他主要金屬的價格也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跌。商品價格的暴跌在對中國企業的經營造成威脅的同時,也為其進行海外收購提供了一次良機。此時進行海外并購不但可以解決被收購企業的燃眉之急,也可以大大節省中國企業的收購成本。
除了到海外收購資源類企業之外,在當前全球商品價格低落的情況下,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也是一個難得的時機。近十年來,中國經濟實現了快速增長,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其總體水平依然較低,因此還需經歷一個長期的發展建設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中國需要開發相對較為落后的中西部地區,需要建設更加發達的東部地區,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
近期中國政府公布了高達4萬億元的巨額投資計劃,其中3萬多億元(相當于總金額的81.75%)被分配到需要消耗大量資源的建設工程中。具體來說,1.5萬億元用于鐵路、公路、機場、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電網改造,1萬億元用于災區重建,4千億元用于廉租住房、棚戶區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設,3.7千億用于農村水電路氣房等民生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在中央政府的4萬億投資計劃的激勵下,全國各地方政府也積極響應,紛紛出臺刺激政策,尤其是中部和西部地區。根據我們的統計,截至2009年3月7日,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政府分別公布了總額達10746億元和15043億元的刺激政策,其中絕大部分都集中在資源消耗類建設項目。這些投資計劃在幫助維持經濟穩定增長的同時,也為中國經濟中長期的可持續發展鋪平了道路。在當前全球商品資源價格低落的情況下,中國進行大規模的基建投資,以較低的價格進口資源類產品,應該講在成本上也是非常合算的。
總而言之,中國本身所蘊含的巨大需求、企業和金融體系穩健的財務狀況、較低的大宗商品價格都表明當前是中國企業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資源投資和采購的良好時機。這不僅有助于中國企業獲得較大的投資價值,為中國未來的發展建設節約成本,而且也有助于海外受困企業改善財務狀況,從而對全球經濟的不斷惡化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
到海外收購資源類企業,雖然符合中國的長遠戰略利益,但是也應該意識到,被收購國家的民眾和媒體可能存在的抵制情緒和由此可能引發的保護主義措施。要消除這一問題,從根本上來講,我們作為收購方,雖然可以借目前全球資產價格較低的時機以較低的成本收購資源或相關股權,但也應該本著互利共贏的原則,考慮到被收購方的短期和中長期利益,而不可乘人之危。否則,即便我們在對方目前處于困境的時候成功地實現了收購,但這種“乘人之危”式的收購有可能為收購后企業的中長期穩健經營以及與被收購方(國)的長遠合作埋下禍種。另外,從收購形式上來講,應盡量避免過于激進的收購(如全額股權收購),而可以更多地考慮小額參股,將我們的利益與被收購企業現有股東的利益捆綁在一起,從而降低被收購方(國)的抵制情緒。(野村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孫明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