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鋁并購失敗未影響中鋼協底線
礦石風波還未有平息的態勢,一顆重磅炸彈又將為2009年的鐵礦石談判添上了一絲悲壯的色彩。北京時間2009年6月4日晚9時,中國企業迄今為止最大的海外投資交易在倫敦被力拓董事會否決,力拓同時宣布與必和必拓就合資經營雙方在西澳大利亞的鐵礦石業務達成協議。
一時之間,全部的輿論集中在這個令國人企業家痛心疾首的事件上來。這不是中鋁一家企業的得失,而關系到中國如何突破資源瓶頸,牽涉到中國如何面對國際資源企業聯手壟斷的大問題。
并購“兵敗力拓”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需求方,卻沒有議價權,導致中國鋼鐵企業成本高企,步步維艱,中國資源危機才是中國企業的噩夢。此次金融危機固化了資源賣方市場的格局,兩拓合作使資源壟斷溢價更加明顯,中鋁并購案的失敗惡化了正在進行的鐵礦石談判的環境,而鐵礦石談判的不利加重了并購不利的陰影。對于中國這個最大的資源需求國而言,問題迫在眉睫。爭取價格談判優勢是解決資源瓶頸的一個重要步驟,卻不是關鍵步驟。在爭取定價權的同時,中鋁、中鋼等企業的參股、并購等行為,摹仿了日本上世紀70年代突破資源瓶頸的方式,通過資源參股運動,以分享上游資源企業收益的辦法,降低生產成本。但中鋁并購失利卻顯示,中國面臨的約束更多,很難像日本一樣,成功地實施參股戰略。
在這次并購失敗中,中鋁為什么無法取得力拓股份,主要原因是政治方面和經濟方面。首先,在政治方面,這次本應該是一次純粹的市場行為,卻因為中鋁的企業背景而被更多地冠以政治行為,并由于澳大利益議員和民眾反對,一起商業并購案逐漸演變為政治事件,澳大利亞人也給出了“讓中國政府購買澳大利亞企業是危險的”的言論,這遠遠超出了商業的限度。由于國企在國內的特殊地位和背景,假如國企走出去,實施并購戰略,那么面對更多更強大的就是折價難題和政治壓力。所以來自政治層面的壓力因素是最為嚴重的。
其次,從市場角度分析,力拓當時尋求投資者,是因為背負了387億美元的沉重債務,中鋁的出價就當時的市場價格而言已屬溢價,力拓集團的總裁阿爾貝尼斯曾經表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交易,為力拓集團的股東提供了超常的價值。資產定價本身也相當好?!睂ψ约簡畏矫娴臍Ъs行為,力拓的說法是,因為近期市場發生變化,與中鋁公司的交易已經沒有當初那樣寶貴。換言之,力拓當時是迫于387億美元的債務壓力,而與中鋁達成注資協議的。但隨著世界經濟的逐漸回暖,國際大宗交易商品的價格又開始上揚,力拓在這幾個月內股價已回升了一半,資金壓力明顯減少。這顯然使得力拓認為最困難的時刻已經過去,中鋁的注資變得不十分緊迫。
就在力拓逐漸擺脫財務困難的時刻,力拓的其他股東認為資產被賤賣,群起反對。同時,鑒于當前鐵礦石談判形勢,力拓主張與必和必拓組成鐵礦石合資公司,以整合資源、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通過共同進退獲得價格壟斷收益。所以,撕毀與中鋁的并購協議將會為力拓帶來更大的市場好處。就在力拓宣布推翻合約的當天,力拓股價上漲了13%至75.75澳元,達到7個月最高。
最后,就是和澳大利亞當地的政策和法律有關系,我國對南美礦山的收購曾經出現過一夜之間國有化的現象,當地變更法律,礦山贏利的80%必須收歸國有。除了進行外交博弈之外,沒有更好地去和當地法律和政策相配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鋁對力拓的注資行動。但是相對前兩方面的原因來說,這點原因總是次要的。
談判“遭受重擊”
中鋁的失敗,不僅僅關系到一個國企走出去戰略是否成功,更深層次的影響在于當前鐵礦石談判的嚴峻形勢。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家,但是在鐵礦石價格上總是無法拿到與需求地位相匹配的定價權。力拓撕毀與中鋁的合作,從一定程度來說,使得中國鐵礦石談判進一步惡化,不僅僅是市場環境,還有談判的條件和地位。
目前,中國鋼鐵企業手里擁有的海外鐵礦石權益資源每年不過7000-8000萬噸,僅占我國鐵礦石總進口量的20%左右,而歐洲、日本的鋼廠擁有的海外權益礦石占進口比例達到60%以上。在國際鐵礦石價格年年上漲的背景下,中國鋼廠就顯得比較被動。因此,中國企業走出去,可以占有更多的海外權益資源,分享資源價格上漲的好處,從而回避風險。力拓旗下的澳大利亞哈默斯利(Hamersley)鐵礦公司,是全球最主要的鐵礦石生產商之一,其鐵礦石資源總量為124億噸,此次投資完成后,中鋁公司將獲得其15%的股權,僅僅這一個礦山,中鋁就可以獲得22億噸的鐵礦石資源,每年的權益礦達到1500萬噸。
中鋁正是看到了中國鋼鐵和鋁的需求將持續快速增長,才積極和力拓談判,爭取對力拓較多投資入股。可是如今力拓不僅終結了與中鋁的合作,而且還準備與必和必拓共同出資組建公司,達成合作。這無疑來說,對中國現階段的鐵礦石談判將是一個非常不利的局面。一方面喪失了談判中最為可靠的籌碼,降低了在談判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又要面對“兩拓合作”的難題,遭受到壟斷性壓力,非常不利于國家達成大幅降價的目標。
關注“兩拓聯合”
6月1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司長陳燕海就力拓與必和必拓成立合資企業一事發表了六點意見,并表示將積極研究對策維護中國鋼鐵企業的利益。
第一,“兩拓”聯合帶有明顯的壟斷色彩。由于中國是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兩拓”聯合有可能對中國鋼鐵行業造成沖擊,有可能損害中國鋼企的利益;我們將密切關注“兩拓”聯合可能帶來的沖擊,并積極研究相應對策。
第二,“兩拓”聯合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
第三,“兩拓”聯合如果違反了公平競爭法則,造成壟斷效果,我們將不反對尋求建立新的政策措施和管理措施,以提高中國在國際鐵礦石定價方面的話語權。
第四,我們繼續支持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作為中國鋼鐵行業的唯一代表就鐵礦石價格開展談判。
第五,國內鋼鐵企業要加強內部管理,大力開展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推進產品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努力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
第六,我們要培育國內礦山的競爭力。結合我國資源賦存特點,對開采條件較好,但選礦難度大的菱鐵礦、褐鐵礦、微細晶粒赤鐵礦,加大勘探開發和科研力度,科學利用起來。同時,對巨量的品位在15%左右的超低品位礦山的科學開采利用提上議事日程,從而避免長期依賴進口。
現狀“不容樂觀”
鐵礦石現貨價格已經上漲到近四個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天津港、日照港63.5%的印度粉礦到岸價達到77-78美元/噸,這一價位已經逼近5月末力拓與日本鋼企新日鐵達成的2009年長協礦首發價格。分析人士認為,鐵礦石現貨價格的一路上漲,對中方鐵礦石談判明顯不利。
中鋼協秘書長單尚華曾表示表示,“現在現貨礦價格比日本談成的價格要便宜七八美元/噸,我們為什么要接受更貴的長協價?”他明確表示,中方已經為談判破裂做好準備?!叭绻霈F鐵礦石供應問題,中國鋼廠寧可減產?!倍ν刈?月26日與日本新日鐵簽訂33%的今年第一單協議后,就一直堅持按這個價格與其他國家談判。對于中國,力拓方面表示,談判仍在進行,結果仍不確定。
另外,針對今年以來,超量鐵礦石進口以及坊間懷疑可能存在貿易商與礦山合謀的“倒礦”行為,單尚華也表示,近期,由商務部、中鋼協、五礦商會等部門牽頭,將聯合成立“鐵礦石協調小組”,對進口鐵礦石流向進行調查。中鋼協還將會同有關部門重新審查貿易商、鋼廠的鐵礦石進口資質。甚至會進行重新登記,這不僅要看企業規模大小,還要看企業過去的經營狀況,對貿易企業不執行代理制的要進行整頓調查,調查期間將停止其進口資質。從自身方面來保證鐵礦石市場的合理競爭和公平買賣。
在中國鋼企與“兩拓”的談判中,中國鑒于世界經濟危機背景下需求下降的現實,堅守鐵礦石降價40%的談判底線。但“兩拓”卻要中國鋼企向日韓看齊。兩拓之所以不愿向中國作過多讓利,正是因為它們看到了中國鋼企?“復蘇”的形勢——今年前4個月,國內進口鐵礦石幾乎不見任何疲軟之勢。但是,中國鋼企的這種“復蘇”多半是一種假像,因為鋼鐵庫存是通過收儲、調節、退稅、各種補貼政策等政府兜底的做法消化的,實際上是將企業風險轉化為財政風險,因而是一種“假性”消化,但是這樣的舉動卻向市場提供了誤判。但是,就目前的談判形勢來說,我國處于不理地位,不管是長協價格的簽訂,還是現貨市場的零售,都沒有更多的中國因素在起作用。
距離鐵礦石談判結束的日子越來越近,而形勢又是在瞬息之間左右不定,正所謂“千變萬化皆天機”,且天機不可泄露,這場博弈的勝者到底是誰,還需要我們靜下心來等待。
并非“不可抗拒”
中鋁注資力拓并不是鐵礦石談判的唯一籌碼,最終的需求量和鋼鐵產銷才是我國最大的談判基礎。如何利用這一市場需求優勢,成為解決鐵礦石談判和中國企業打破資源瓶頸的先決條件。
今年1到4月,全球粗鋼大幅減產超過30%,鐵礦石過剩達到2億噸,中國的鋼鐵產能40%屬于過剩產能。受到美國經濟危機影響,中國固定投資大幅增加,加之政府收儲因素,導致包括鐵礦石在內的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升,資源類上市公司股價大漲。中國鋼鐵產能不收縮,無法抑制包括鐵礦石在內的大宗原材料價格上漲。目前中國擁有1億噸的天量鐵礦石庫存,4月份,我國鐵礦石進口量達到5700萬噸。只有國內鋼鐵企業通過市場化、通過并購重組下決心減少產能,培育出能夠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大型企業,才能讓世界鐵礦石巨頭無法小看中國需求,從而重視中國的市場地位和談判地位。
如果想在這盤棋局中獲勝,除了堅決執行鋼鐵限產令和其他各項產業發展政策,依賴市場的調整去提高產業集中度,使鋼企的真實需求得以呈現。還要利用好現在鐵礦石進口現貨價格持續低位,以及我國鐵礦石庫存增加等這些有利條件,如此,中鋁對力拓注資的終止,也無損中國鐵礦石談判的底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