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9月26日拍攝的上海長江大橋。
新華網上海9月26日電(記者 陸文軍)記者26日獲悉,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橋”的上海長江大橋經過嚴格動靜荷載試驗,各項指標良好,基本具備通車條件。而“萬里長江第一隧”上海長江隧道也進入最后的內部設備調試階段,南隧北橋兩大世界級工程組成的崇明越江大通道已展現雄姿。
總長度達25.5公里、投資上百億元的上海長江隧橋,由8.95公里的全球最大隧道和16.5公里的世界最大公軌合建斜拉橋組成,從上海浦東經隧道抵達長江口的長興島,再由大橋通至崇明島,在萬里長江上實現了“世紀穿越”。
上海長江隧道,以建造直徑達到創記錄的15.43米,一舉確立了中國在世界大型隧道施工領域的“冠軍”地位。此前在國際上,荷蘭“綠心”隧道、日本東京灣隧道、德國易北河隧道,建造直徑都在14米左右。
上海市建設和交通委員會主任黃融指出,長江隧橋工程形成的另一筆寶貴財富,在于其“大規模、高難度橋隧一體化、公軌兩用集約化的設計”。由于長江口的航道、河勢、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強風、潮汐影響頻繁,復雜度極高,長江隧橋形成這一設計方案,經歷了11年的研究論證。
2004年12月28日,上海長江隧橋工程正式啟動之初,就面臨著眾多世界級工程難題。由于在全世界幾乎沒有同類工程經驗可以借鑒,這座世界第一隧橋結合工程完全由我國自主設計和建設,得到了科技部863計劃的大力支撐,自主創新、自力更生成為最重要關鍵詞。
為了戰勝不利施工的困難因素,上海隧道股份與德國海瑞克公司合作研發出直徑達15.43米的世界最大的泥水平衡盾構“長江一號”和“長江二號”,“潛入”水下最深55米處進行作業。施工人員還在盾構上安裝了大量傳感器,同時接收900多個數據,用高科技為世界最大隧道工程“保駕護航”。
區域經濟研究專家表示,長江隧橋打通了長江南北交通網絡的“黃金通道”,中國經濟沿長江發展軸逐漸成形,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經濟集群正在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