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保八”已無憂,不過在當前經濟復蘇仍不穩固的背景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于近期舉行。面對資產價格大幅上漲、通脹預期再度抬頭等諸多矛盾,宏觀政策的進退受到各方關注。有專家指出,在當前的形勢下,一些非常規的刺激政策必將逐步弱化和淡出。
市場:通脹近憂遠慮夾雜
今年以來我國信貸規模大幅度放大,造成市場對通脹預期的增強。
經濟學家張卓元指出,影響未來通脹的因素有四個方面:一是中國經濟的恢復性增長和全球經濟的回暖重新帶動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拉動國內原材料價格的上揚,傳遞拉升CPI;二是今年過快的貨幣投放,盡管下半年投放力度趨緩,但明年不會快速收緊;三是資源類價格改革拉開帷幕,后續煤電油等資源類價格回歸合理價格是發展趨勢;四是地方政府追求業績,融資平臺的放大效應使得結構失衡再現。
興業銀行經濟學家魯政委預計,農產品價格上漲后,11月份的CPI同比漲幅有可能將 “由負轉正”。這表示通脹有眼前的困惑,也有長期憂患。
張卓遠提醒,目前由于收入差距在不斷拉大,低收入群體對CPI的敏感度越來越高。因此,提高低收入階層的生活水平和質量,保障民生,顯得更為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M2的增速接近了1992年的水平,也就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最嚴重通脹的爆發期,雖然目前CPI還是負值,但以房地產價格為代表的資產價格不斷攀升,通脹來臨似乎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政策:一攬子政策不會轉向
在當前宏觀經濟逐步復蘇的背景下,不少專家提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應該是我們改變宏觀經濟刺激制度方向和淡出的時候。
宏觀經濟刺激政策不會整體退出已經成為學界的共識,而決策層最近也頻繁表態,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因而學界預測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會對一攬子刺激政策作出大規模的調整和轉向。
有專家表示,扭曲的能源、資源價格形成機制扭曲了投資的成本并導致了扭曲和不合理的投資行為,近期中央啟動能源資源價格改革非常正確,但是內容基本上還是調價,還是價格改革,而不是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當前要通過宏觀經濟政策的退出贏得時間,真正啟動能源資源價格形成機制的變革。
其實,隨著經濟的回升,政策已經出現“縮量”的趨勢。如新增貸款,今年10月份總額就自9月份的5167億元大幅下降至2530億元,這預示外松內緊的調控已經開始。
專家建議,政府采取多方面比較溫和的調控手段,包括著力調整產業結構,防止新一輪產業過剩;穩步推進資源類價格改革,速度不宜過急;放緩貨幣發行速度,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定性和連貫性等等。(李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