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25日電一套房子加了10萬元房主為什么還不愿賣?開發商自己買房又會有怎樣的遭遇?一本房產證上為什么會出現七八個名字?2009年末,記者走訪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樓市,在房產中介、售樓處、街頭巷尾傾聽人們與安居的故事,“房子”不知導演了多少出中國百姓的悲喜劇。
一套房子加了10萬元房主為什么還不愿賣
上海中原物業顧問有限公司區域經理姚會英告訴記者,今年下半年,一位房主通過中介掛出一套75平方米的舊房子。雖然面積不大,而且是十年前的老房子,但由于是在中山公園區塊,交通便利,因此房主喊出了190萬元的價格,相當于每平米2.5萬元,并且提出條件:半年之后才能交房。
盡管房子并不便宜,看房的人還是很多,在房價快速上漲、房源稀缺的時期,殺價幾乎是不可能的。最后一位買房人竟加價14萬元,同意以204萬元的價格買下這套房子。
在雙方來到中介公司,坐下來準備簽合同的時候,買家提出,多加這10來萬也就算了,但是希望房主能早點搬走,他們可以早些入住。沒想到聽了這話,房主突然提出,這房子不賣了,說完拔腿就要走。買房人著急了,立即拉著房主,可越是拉房主越是堅持要走。
一直到最后,這份合同還是沒有簽成。為什么買房人加了14萬元,房主還是不愿賣呢?后來中介公司員工問房主:是不是因為買房人要你早點搬走,你就不樂意了?房主說,不是,是看到這個買房人這么好說話,加個10萬也沒問題,說明自己的房子不止這個價,所以決定暫時不賣了,再等等,看看還能不能賣更高的價錢。
〔記者感言〕房價飛漲,無論是買房人還是賣房人都顯得十分浮躁,買房人急著要把房子定下來,賣房人卻總覺得還會有人出更高的價。這樣的心態把大家都折磨得很累。
買賣雙方表現出來的浮躁來自于對市場的預期。要穩定市場對房價的預期,政府必須加大力度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費,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同時要適當增加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賃房用地供應。
當前,隨著中央政策的陸續出臺,樓市降溫的跡象已經有所顯現。
開發商自己買房又會有怎樣的遭遇
今年9月,由深圳華僑城地產和招商地產斥資50億元打造的豪宅項目——曦城三期開盤,另一家房產公司的開發商看好這個別墅項目,他通過各種關系要到了貴賓號碼,交了50萬元的定金,終于定下了一套心儀的別墅,可是這套房產價格不菲,總價約在500萬元。
回家之后,這位開發商和妻子兩人左思右想,越琢磨越犯嘀咕:“交了200萬元的首付款之后,每個月還要還3.7萬元的按揭,這房子也太貴了,覺得心理壓力好大?!痹讵q豫了10多天后,兩人又找了關系,把50萬元的定金要了回來,房子當然也就退了。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經過幾個月的一路狂飆,這套別墅現在已經漲到了1000多萬元?!拔覀兒蠡谒懒??!边@位開發商說。
〔記者感言〕現在的樓市連開發商都說不準,更別說是普通百姓了。人們總是試圖理智地去考慮購房問題,可是最終,市場卻往往會給理智者一記響亮的耳光。
要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必須加強市場監管,穩定市場預期。剛剛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繼續綜合運用土地、金融、稅收等手段,加強和改善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
但愿各地切實落實中央的這些政策措施,讓市場理性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