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東莞八大支柱產業集群強勢發展而言,新能源、光電、生物技術以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會給人留下一種全、小、散的印象。
所謂全,即產業涵蓋門類齊全。以生物技術產業為例,東莞從事生物技術的企業基本涵蓋了生物技術應用的主要門類,產品品種以生物農業、生物醫藥和生物環保產品為主,此外生物食品和生物化工都有所涉及。
又以光電產業為例,東莞企業也涵蓋LED、OLED和光伏三大門類。尤其在光電照明領域,有企業不惜成本從事襯底、外延片和芯片等中上游技術開發,而更多企業狂熱地集中在封裝、應用等中下游環節,以致造成市場過于飽和的表象。
所謂小,即企業規模小。這些熱衷新興產業的不乏民營資本,他們在外資工業的示范和帶動下創立,在加工貿易模式中成功積累資本后,開始轉型新興產業。這些民營企業盡管規模小、實力弱,但卻是自有品牌和自有創新的“兩自”企業,這些企業中不少企業的生產工藝和技術水平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個別企業甚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所謂散,即產業分布較散。從東莞現認定的15個市級產業集群來看,僅常平光電以新興制造產業名列集群名單,大部分新興產業分布較分散,除了LED光電照明的產業配套相對完善之外,其他產業因受技術、市場等因素制約,相對孤立。
為此,也不難看出,盡管新興產業已經被逐漸作為東莞經濟轉型升級的方向之一,但還遠沒有資格成為標桿。而采訪東莞一些從事光電、新材料制造生產行業龍頭企業發現,他們在看到行業無限遠景的同時,正在經歷著過程的陣痛。
諸如投入成本與產出的壓力,不僅如此,新興產業的市場尚未成熟,再加上傳統的區域保護等市場壁壘的存在,使得新興產業的發展出現頗為停滯的現狀。在記者采訪中,得知在新興產業中因為訂單不足,導致生產線開工不足狀況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這不免讓人感到心痛,企業下重金購買好設備,花血本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終于擁有了強大的技術和生產能力,卻不得不面臨著產能閑置。傳統產業、傳統發展模式面臨的產能閑置,開工不足問題,為什么會再次傳導到新興產業發展上?
對于去年有人提出的以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出現過剩的觀點,一些本地企業的老板是不認同的。他們認為,新產業從來沒有過剩,而是沒有推廣利用,他們認為中國在新興產業的推廣利用上還遠遠趕不上國外。
應用環節的力度缺乏,導致新興產業渠道的堵塞。一位老板更是直言不諱:“這簡直是惡性循環!”應用不到位,市場需求沒有開發出來,直接導致企業產品滯銷。仿如“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而長期的訂單不足、產能閑置也難以刺激企業進行進一步的投入。
以光伏發電為例,有專家曾指出,只要在現有電價上增加兩厘錢,就可以推動整個光伏產業發展。行內也在期待國家從政策的高度,實質性地推動新興產業的良性循環。而就東莞來看,企業又期待地方政府做些什么呢?有些老板說“哪怕是‘四兩撥千斤’的支持也行”,有些老板則期待更多的市場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