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步推進,一座座電動汽車充電站也正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多個省區拔地而起。“國家電網未來有潛力成為最大交通能源供應商。”昨日,一位國家電網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了這家中國最大電力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野心。記者同時找到一位該公司相關項目的負責人向本報獨家詳解了其充電站戰略。
“不計成本”建充電站
“到2010年底,國家電網要在全國范圍內布局近百個充電站。”上述負責人在昨日舉行的亞洲風能大會間隙向記者介紹了國家電網充電站戰略的近期目標并對遠景進行了描繪。
據介紹,該公司規劃的充電設施大概分為三類:交流充電樁、平面充電站和立體充電站。相對于類似加油站一樣的充電站,充電樁的占地面積更小,而且安裝方便,分為一樁一充式和一樁兩充式兩種,不僅可以布局在充電站中,還能在小區內部、商場外的停車場或馬路邊獨立設置,投幣供電,操作簡單是這類設施的主要優勢。
除此之外,立體充電站的模式未來也將被應用于市場上。從設計上來看,這種立體充電站更像是一個帶有升降功能的立體停車場,可以建在居民區和商業區,汽車進入停車位后便可進行充電。
“未來充電設施將隨處可見,而電動汽車充電也將變得十分方便。目前,國家電網就是要大力推廣充電樁、充電站的建設,雖然商業化條件目前尚不成熟,但現在是形象上造勢,我們可以‘不計成本’。” 該負責人對記者強調。 對于車主們最關注的充電價格問題,該人士僅表示:“充電一定比加油便宜。”
另有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如何定價仍在討論當中,未來可能既不像民用電價也不像商用電價,而是另行一套標準。”
盈利頗具想象空間
根據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規劃要求,到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比例將占全部汽車的1/2,約為6500萬輛,市場之大,可見一斑。而作為配套設施,充電站的建設是新能源汽車推廣的絕對基礎。甚至有人大膽預測未來充電站的盈利速度堪比印鈔機。因此,各大能源企業目前集中上馬充電站項目的舉動便不難理解。
今年6月1日,國家發改委等四部委聯合出臺了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細則,為企業投建充電站的熱情再添一把火。細則出臺第二天,國家電網下屬的上海電力公司就宣布在浦江映象苑智能小區建成國內首個居民社區電動汽車充電點,而北京電力公司也在同一時期發布消息稱首個電動汽車充電站將在航天橋建成。就在本月23日,國家電網投資興建的國內最大規模電動汽車充電站在山東臨沂正式建設落成,能同時滿足45輛汽車充電。由于山東是汽車大省,國家電網今年還計劃在這里共建成9座充電站和500個交流充電樁。
而這些動作只不過是國家電網搶占充電站市場先機的一個局部,在他們看來,對于充電站建設的投入還將無上限地加大。正如該公司一位負責人此前面對媒體時坦言的:“關鍵是搶得先機,以占據最好的資源。目前并未考慮投資回報率的問題。”
據業內人士透露,投資一座充電站大約300萬-400萬元,100座充電站也僅需投資三四億元,這對于年投資總額超過2000億元的國家電網來說,所占比例微乎其微。此外,雖然我國的電動車市場還面臨很長時間的培育期,但有專家測算過,未來市場成熟時,三四年便能收回成本。
不排除與油企合作
在這輪企業對充電站的跑馬圈地中,除了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以及傳統油氣巨頭中石化、中海油等,都紛紛啟動投資計劃,欲分一杯羹。與此同時,外資及國內民資也在躍躍欲試。德資企業金米勒表示,雖然國家技術標準還未出臺,但公司已開始研發相關產品,并稱樣機已經在試驗階段了,很快就會投入市場。而在浙江、江蘇等地的民營企業家也都開始著手向該行業靠攏,并透露“已經在考察市場,并準備引進部分外國技術”。
當被問及未來與油企大軍或其他企業的競爭關系時,國家電網旗下電科院內部人士表現得非常自信。一位相比其他能源企業,電網企業在配網和電力來源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他還舉例說:“給電動汽車充電是需要很強功率的,現在充電站少,電網能力要求還不高,油企還能勉強應付。等到充電站多了,國家電網在配網輸電及相應技術上(如增容等)的專業優勢就會明顯多了。”
此外,國家電網在技術標準方面也盡享“先天”優勢。在技術層面,國家電網牽頭起草了涉及電線、充電接口、充電要求、非車載充電機等多項技術的國家標準,更是為其爭奪行業話語權打下了基礎。
不過,渠道問題始終是國家電網等上游企業的短板。傳統油企目前在全國擁有布局廣泛的油站、氣站等銷售終端是電網企業可望而不可及的。上述人士也坦承,油企最大的優勢就是省去了圈地布局的麻煩,而且在下游市場的相關渠道、服務等方面更加成熟。對此,上述國家電網充電站項目負責人則表示:“歡迎大家共同開發,未來不排除會與油企合作。”
專家觀點
充電站市場謹防一家獨大
應鼓勵民資進入及合作
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名譽理事長周鶴良對充電站的發展進行了建言,他稱:“國家電網在這一市場的壟斷優勢毋庸置疑,但對應防止一家獨大的情況出現,應鼓勵更多的民營資本進入。”周鶴良認為,相對于各家自顧自的投資建設和互相比拼的現狀,攜手合作可能是更好的選擇。發揮各自優勢,集體做大市場。同時國家應該降低門檻,并給予政策保障,盡快建立行業規范。
日前有消息顯示,國家最快也要到今年年底才能確定充電站建設的標準,而國際標準則要等到2012年才能出爐。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表示,目前該產業風險較大,各家公司在充電站建設上高歌猛進的投資也有可能最終因為電動汽車普及不夠而打了水漂。
該專家則認為, 從整個產業上來講,短板主要在電池制造上。他介紹,現在的電池在充電時間、電池壽命和行駛公里上還有較長的路要走。而如果電池技術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充電汽車也很難推廣。這意味著包括充電站在內的配套設施就難以有效應用。據悉,目前充電20分鐘大概可以保證100公里的行駛。(郭奕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