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是現代經濟社會有序運行的重要保障。信用評級作為金融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維護國際資本市場公平、公正和誠信的重要基石。長期以來,以西方為代表的世界主要經濟體把信用評級應用于經濟監管之中,造成了國際資本市場對信用評級的嚴重依賴,在國際信用評級領域形成了以美國三大信用評級機構為主體的寡頭壟斷格局。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爆發,凸顯出寡頭壟斷式國際信用評級的種種弊端。
目前我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也是世界上第二大凈債權國,但是由于我國信用評級業發展落后,在國際資本市場缺少話語權。國內四家主要評級機構中有三家被外資控股。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信用評級體系,不僅有利于打破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的壟斷格局,也有利于維護我國金融主權和經濟安全。
在日前由經濟參考報等承辦的“中國信用評級高峰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暢所欲言,獻計獻策。本期“感言”特摘編部分專家的精彩發言,以饗讀者。
美國三大機構壟斷了國際評級市場——
通過壟斷話語權來控制市場,就失去了公信力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蒙代爾:目前的信用評級體系已經運行了上百年,它們在歷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目前它們都犯了一些重要的錯誤。國際金融危機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在于“借貸太容易”,銀行允許沒有支付能力的人貸款買房,而這些資產又被證券化,因此真正的問題在于資產證券化。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吳晶妹:通過壟斷話語權來控制市場,就失去了公信力。這次歐洲債務危機中,美國三大評級機構扮演的角色備受質疑。在我看來,它們的主要問題是評級理念太落后。
現在美國三大機構仍然依托實體資本進行所謂的信用評級,主要關注被評級機構或者是信用主體的資本、管理、財務、融資、綜合和宏微觀經濟條件等等。在虛擬經濟條件下,一個信用主體的誠信意識、社會關系、信用價值取向以及整個社會的信用環境和社會的信用價值取向都會影響它的信用結果。信用是一個抽象的、虛擬的資本,它時而和實體資本復合,時而超脫實體資本,所以必須把信用作為獨立的研究對象,這樣信用評級才真正有產品服務和附加值。
另外,治理結構有瑕疵,收益與責任不匹配。美國三大評級機構的評級過程、評級模型等生產過程從來不公告。美國國會也裁定評級公司不用做任何說明,不用承擔任何責任。這就是“三無產品”。
中國進出口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建業:現在世界上金融信用評級的體系主要有幾個問題:第一,依賴錯誤的方法。第二,缺乏透明度。第三,存在潛在的利益沖突,也就是自身牟利和評級質量的沖突。現在美國參眾兩議院正在通過法案,對信用評級制度改革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解決牟利和保證評級質量二者的矛盾,二是降低金融風險。
目前信用評級還沒有國際標準——
如何防止把靈魂出賣給魔鬼?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評級機構本身所承擔的公共責任就是發現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公共利益與評級機構作為一個私營機構的自身利益最大化之間存在著本質的矛盾。至今,美國沒有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現在信用評級機構只有進入機制、沒有退出機制。如果評級機構出現了問題,讓它從市場上退出去,這是非常關鍵的。另外,監管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如何建立適度競爭與規范競爭的機制,防止把靈魂出賣給魔鬼,防止價高級高,防止賣級,防止對評級進行妥協來獲得收益。當今世界的評級格局就是美國和非美國的,這一場金融危機過去的時候,大家都在思考,都在努力地建立自己的評級機構。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巡視員、信用評級與國家金融安全課題組組長吳紅:評級業不是一個純市場發展的行業,而是一個國家戰略安排和制度安排的行業。眾所周知,信用評級沒有國際標準。美國的信用評級標準代表的是美國的價值觀。美國企業從2006年開始大規模收購我國的信用評級機構,不到兩年的時間,就收購了中國信用評級機構的三家龍頭企業,控制了我國2/3以上的信用評級市場。美國信用評級模式在金融危機中所暴露的種種弊端,不僅給世界各國參與世界評級體系重構創造了條件,也為中國爭取國際評級話語權提供了十分難得的歷史機遇。
蒙代爾:美國三大評級機構壟斷了整個評級業務的95%,它確實是一個非常壟斷的產業。但我不認為解決的辦法就是每個國家自己搞自己的。我不相信一個小國能夠建立很完整、很嚴肅、很有信用的評級機構。當然中國不是小國,中國還在不斷地發展,這對發展自己的評級機構很有利。對中國而言,外國的東西是可以積極使用的,對于美國三大評級機構也不應持完全排斥的態度。美國三大評級公司每年有3000個到4000個評級報告,從他們那里可以學到中國要學的東西,促進自身快速成長。
我們雖有幾家信用評級機構,但還不成氣候——
擁有強大的信用資本成為強國不可缺少的重要標志
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中國的金融相對于世界而言還是比較落后的。我們雖有幾家信用評級機構,但還不成氣候。從國際金融角度來看,我們的競爭力不強,杠桿率比較低。在這次金融危機里,我們遇到的沖擊比較小,是不幸中的大幸。但是我們真正要想成為金融強國,能夠在世界金融競爭中有自己的競爭力,必須不斷地推進金融體系的改革。不能因為有金融危機就停止改革,我們的信用評級機構要國際化、市場化、系統化。
王建業:中國信用評級為什么落后?我覺得跟這個行業的特殊性有關系,跟這個行業的網絡效應、路徑依賴、效率有關系。現在我們碰到一個機遇,就是在后危機時代我國經濟高速發展,我們的資本市場、債券市場,公司債、高收益債市場都有很大的發展。我國企業“走出去”增加直接投資在我國外匯資產中的比重,要求我國信用評級業后來居上。五年以內,全球市場的增量絕大部分將來自中國。我們有這個需求,這就是機遇。
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董事長關建中:國內的信用評級體系存在著一些風險,體制上、機制上存在風險。目前國內信用評級體系的模式是從西方學來的,還不是一個完整的信用評級體系。我們面臨著被美國評級機構控制話語權的風險,還面臨著對風險揭示不夠產生的風險。我們現在面臨一個戰略抉擇問題。評級體系關系到國家的金融安全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關系到整個人類社會的安全發展,也關系到世界經濟的均衡發展。面臨這樣的形勢,我們應構建國家信用評級體系的概念。
話語權不是別人給你的,而是靠硬實力和軟實力,是靠市場承認——
發展信用評級應該政府和市場“兩只手”來做
中國期貨協會常務副會長鄒建平:現在中國的鋼購買量和銅購買量在全世界特別大,但是我們一點話語權都沒有。過去我們一味強調接軌,老跟在別人的后面走。信用評級標準用別人的,我們還談什么話語權和定價權?
吳晶妹:現在全球經濟狀況,信用資本已經日益成為全球經濟與資源配置的重要條件。擁有強大的信用資本成為強國不可缺少的重要標志。但是擁有評價信用資本的資格、擁有信用評級的話語權在某種程度上比擁有信用資本本身更重要。這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戰略。中國現在作為主要債權國、主要資源提供國,我們理應擁有這樣的話語權。
王建業:現在國內談得比較多的是爭取金融領域的話語權、定價權,捍衛國家安全。但是話語權怎么爭呢?話語權不是別人給你的,是靠你自己爭回來的,靠硬實力和軟實力,是靠市場承認。我個人的看法是市場競爭約束比腐敗官僚來辦更好。牟利本身沒有錯,什么叫牟利?就是效益最大化,用最小的成本辦最大的事情。爭取我國金融話語權、捍衛我國金融安全從根本上來說是我國信用評級業發展的問題。
成思危:現在三大評級機構基本壟斷國際市場,我們的信用評級機構基本上沒有。發展信用評級應該政府和市場“兩只手”來做,不應該單靠市場來做。
政府做什么?首先完善立法。立法有三個作用:第一,規范市場主體的行為,評級機構這個市場主體應該規范,發債的企業和地方政府也需要規范;第二,規范市場的基本關系,比如評級機構和被評級機構的關系;第三,規范市場的秩序,我們鼓勵市場競爭,不能夠設計一家國有壟斷的評級機構,但要設立競爭秩序,要有一定的準入門檻。
做大做強中國自己的信用評級業——
將發展信用評級機構納入國民經濟和金融發展規劃
鄒建平:信用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已成為國家經濟運行中不可或缺的價值標準。我們推行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體系,我們建立的信用評級體系也就應當具有中國特色。伴隨著中國評級事業的發展,中國政府的評級監管也應該是以扶植和推動為主。制訂可行的措施,先發展后規范、邊發展邊規范。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世界各經濟大國都依靠本國評級機構為國內的資本市場提供評級服務。外資機構可參與不涉及我國經濟安全的評級業務,但絕不允許其主導我國的評級市場,因此我們必須完善信用評級的相關法律法規。一是要明確限制外資評級機構不得涉及國家安全的經濟領域,如大型國有企業與主要金融機構,以及兵器、航天、航空、核工業、船舶等國防工業。二是要堅持對等原則,在批準外資進入中國信用評級市場的同時,我們應要求其所在國政府承諾對中國信用評級機構的市場準入,捍衛我國的金融主權和國家安全。三是要對外資機構持股中資信用評級機構的比例進行限制。
吳晶妹:國家應將加快發展信用評級機構作為一項重大戰略,納入國民經濟和金融發展規劃。在監管體系上應當堅持統一監管與專業監管相結合的原則,明確評級機構的對口管理部門和監管部門,嚴格市場準入和市場監管標準,做大做強中國自己的信用評級業,掌握國際話語權。
(本報記者吳燕、劉先云、趙梓斌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