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雙碰頭”引起經濟下滑的潛在風險,應有必要的政策工具儲備,準備一些“子彈”,如預留一定的財政支出空間
財經國家周刊報道大規模刺激政策之后復蘇的中國經濟,正在走著一條周折反復的曲線圖譜,經濟回調態勢明顯。
6月,具有領先指標意義的官方PMI(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滑落1.8個百分點至52.1%;而季節性調整較好的HSBC(匯豐)PMI也下滑了2.3個百分點至50.4%,連續3個月下降。
7月15日上半年經濟數據的揭曉,給愈發復雜的中國經濟預判以及下一步宏觀調控提供新依據。
經濟面臨快速下滑的風險嗎?是卷土重來再一次刺激政策,還是堅持結構調整的重任?中國經濟的微妙變化體現了怎樣一種長期挑戰?
面對復雜經濟局勢下的種種疑慮,政府“智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專訪時指出,目前的回調是增長回穩過程中的一種“高位調整”,今年全年有望保持9%以上的增長率。
然而,“遠憂大于近慮”。劉世錦認為,廣義價格上漲的壓力、“低成本競爭”優勢的逐步減弱乃至消失,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的下降,將是未來三大挑戰。
鑒于此,劉世錦建議,我們必須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最重要是由低成本競爭模式向創新驅動模式的轉變。“當前應特別強調進一步開放市場、鼓勵競爭,只有把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的積極性、創造性都調動起來、激發出來,創新活力才能源源不斷地涌流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