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盡管一場號稱規模達萬人的大型招聘會剛剛在廠區的大院里舉辦,但四川廣安福輝鞋業有限公司人事主管陳思國臉上的愁云仍未散去。
“生手多,熟手少。”陳思國嘆氣說。在這場持續3天的招聘會上,福輝鞋業僅物色到了200多名工人,這離公司1200~1500人的用工需求相去甚遠。
福輝鞋業面臨的招工壓力在當地的企業普遍存在。近年來,產業西進為西部地區帶來驕人招商引資業績的同時,也讓企業碰到了用工荒的難題。眼下,在四川省廣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前鋒工業園,福輝鞋業的“鄰居”們紛紛在門口貼上招聘廣告,希望那些在沿海務工的熟練工人,停下東去的腳步,留在家鄉的工廠上班。
“超常規發展”遭遇人工短缺
福輝鞋業入駐廣安前鋒工業園是當地招商引資的成果之一。根據當地媒體的報道,這家來自廣東的制鞋企業總投資5000萬元,年產值可達8000萬元,對附近百姓來說,更實惠的還有那超過2000個的就業崗位。
當地政府招商引資的業績在前鋒工業園還有更多的表現。作為襄渝鐵路廣安站的所在地,前鋒鎮有獨特的交通區位優勢,廣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就設在這里。通往火車站的公路兩旁,各式各樣的廠房依次排列,機電、化工、建材等行業的企業大多數是近一兩年入駐工業園的,園區內還有更多的廠房正在施工。用當地媒體的話說,園區實現了“超常規發展”。
從某種意義上說,前鋒工業園的變遷,代表了產業轉移背景下的西部經濟發展生態,其典型表現是大量企業,特別是制造業企業的落戶。
而多年來,位于川東地區的廣安市,大量人口加入外出務工的大軍,前往東部沿海地區打工。人們原本的期望是,家鄉有了企業,自然就不必出去打工了,就像在廣安各個鄉鎮集市上四處掛著的橫幅上寫的那樣: “前鋒園區廠家多,容易就業收入好”、“到前鋒園區打工,既能掙錢,又能顧家。”
然而,根據記者調查,事實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簡單。
是選擇離家近,還是沿海的更高工資
農歷正月十四上午,廣安金侑達電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門口,劉前云敲開傳達室的窗子,指了指一旁寫著“招聘”兩個大字的紅紙,問保安待遇如何。
“一兩千吧。”保安答道。
劉前云張張嘴,想再問點什么,但猶豫了一下,還是把傳達室的窗子拉上,拉著老婆轉身走了。在這對中年夫婦的眼里,這樣的待遇顯然太低了。他們在河北打工,干的活兒是鍍鋅,辛苦是辛苦,但每人每月拿個四五千元的工資沒問題。
這天是劉前云夫婦春節后第一次出門找工作,他們從鄰近的代市鎮坐公交車趕到前鋒工業園,金侑達公司是他們咨詢的第一家企業。兩口子原本還想在河北再待幾年,賺點錢,但是為了給22歲的大女兒“解決個人問題”,今年春節兩人決定不外出了,盡管河北那邊的老板一再挽留他們。
就連接待他們的保安也覺得,跟一些地區相比,當地的待遇確實沒什么吸引力。劉前云說,自己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為了照顧家庭,只好留在家鄉工作。
27歲的貨車司機黃建軍則選擇利用空余時間做點副業——跟家人合伙做點藥品批發生意或跑運輸,給家庭增加一些收入。正月初九他剛到金侑達公司上班,公司承諾的底薪是2000元,外加出差補貼——如果出車過夜,則按照每夜100元的標準補助。而他19歲的表妹在廣東東莞的電子廠上班,第一個月就拿到了2700元的工資,第二個月就超過3000元了。
“廣安的生活成本也不見得比廣東低,豬肉也是十四五元一斤,服裝甚至比廣東還要貴一些,因為大都是從外地運過來的。”曾在廣東打工10年的黃建軍說,留在家里上班唯一的優勢就是能照顧家里,但這不足以形成最大的吸引力。
黃建軍的話道出了現實:在家門口打工,還是奔著待遇更高的沿海企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