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曬工資”是展示職場秘密,到不如說“曬工資”是“曬”出了人們對分配公平的關注,“曬”出了人們對民生問題的焦慮。
“你掙多少錢?”這樣的直白問題,在現實生活中確實很難問出口;但在網絡上,眾多網友卻把“曬工資”變成一種流行。
“男人的錢包、女人的年齡”,被人視為現代職場中的兩大秘密,不過在網絡上,很多人正熱衷于把自己的詳細收入甚至日常開支都展示出來,網民們給它起了個生動的名字——“曬工資”。現在,登錄一些門戶網站和知名論壇,“曬工資”的帖子比比皆是,點擊量和人氣都極為可觀。
作為職場兩大秘密之一的工資,所以被拿到網絡里公開地“曬”,無非緣自兩大原因:
一是生活負擔的加重引起的收入敏感。社會進步了,經濟發展了,收入增加了,按說會越來越淡化人們對工資收入的敏感度。但由于教育、醫療、住房支出,占居民總消費支出的比重不斷擴大,居民由此產生的強烈支出預期,不僅是對整體消費需求的抑制,還影響到國民經濟的進一步健康發展。“新三座大山”的出現,使得改革開放帶給人們的實惠大打折扣,部分居民尤其是低收入居民不能公平分享改革開放的成果。收入愈低的居民,其生活負擔感愈重,負擔感愈重對收入的敏感度就愈高——“曬工資”是這種敏感的直接體現。
二是收入差距過大引起的心理焦慮。不久前關于改革的大爭論,盡管意見分歧、利益對立,但有一點已經達成共識:改革過程中貧富差距過大,公平分配應提到議事日程。就工資層面的分配而言,表現突出的是城鄉、地域、行業之間的差距。這些差距因為有著太多的人為色彩,由此造成的不公平感也最為強烈。尤其是盡享壟斷紅利的壟斷行業,員工畸高的收入由令人艷羨漸入令人憤慨。而在公共財政的分配上,與行政性開支過大、經濟建設性投資過多同時出現的,是公共服務的支出太少,由此造成民生問題成為社會問題的薄弱環節,分配不公已日益從經濟問題演變為社會政治問題。雖然從2006年7月1日,我國開始了以“限高、穩中、托低”為原則的新一輪工資改革,但如何實現公平分配,目前仍然是一篇沒有破題的大文章。在這樣的背景下,網上“曬工資”盛行,其實是許多人心理焦慮的自然流露和發泄。
所以,與其說“曬工資”是展示職場秘密,到不如說“曬工資”是“曬”出了人們對分配公平的關注,“曬”出了人們對民生問題的焦慮。(趙丙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