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太湖藍藻事件給江蘇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在7日召開的江蘇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會議上,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表示,人們不僅對江蘇發展模式產生質疑,蘇錫常全面小康的成果也被顛覆了,蘇錫常沒有一個城市算是全面小康的,現在就要開始補課。
李源潮承認,太湖藍藻事件爆發后,外界已經對江蘇全面小康的經濟發展模式產生質疑。他表示,“無論經濟怎樣繁榮發達,如果不能讓老百姓飲用干凈的水,人民群眾就不會認可我們的全面小康模式,江蘇全面小康的成果就會被顛覆。”
李源潮說,江蘇作為東部沿海省份和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多年來在全國創造了很多“第一”,倒數第一的不多,其中有一項就是太湖的水質。
“落實環保優先在全省發展并不平衡,尤其是在太湖地區,最嚴格的環保制度執行得還不嚴,環保優先的方針落得還不實,污染治理速度還趕不上污染排放速度。”李源潮承認,這次無錫供水危機不僅暴露了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的薄弱環節,而且從更深層次上反映了江蘇省對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還存在“盲點”和不足。
在這次會議上,江蘇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太湖治理的兩個階段性目標,即全省總體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前,實現太湖水質明顯好轉,確保太湖周邊地區飲用水安全;到2020年全省基本實現現代化之前,恢復太湖地區山清水秀的自然風貌,形成流域生態良性循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宜居環境。
“為什么都要加上‘之前’兩個字,因為蘇南全面小康建設要補環境保護、生態修復這一課!當然也包括蘇州、常州等城市在內。”李源潮說,太湖不治理好,江蘇就不能宣布實現了現代化。
“蘇南因太湖而興,也因太湖而富。環太湖地區能否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坎。”李源潮說,徹底治理太湖,治水是治標,治污是治本。要以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整治太湖污染,而轉變增長方式、實現發展轉型,是必定要付出代價的。一些成為污染源的工廠必須關閉,一些高污染的產業必須淘汰,一些富營養化的養殖必須壓縮。
“這是我們向大自然還賬,哪怕GDP下降15%,也不過相當于蘇錫常的增長放緩一年,為了免于給后人留下更大的損失,這個代價必須花,這個決心必須下,這個共識必須形成。”李源潮說。
據統計,太湖流域紡織、化工、冶金、造紙、電鍍、釀造等六行業,COD和氨氮排放量分別占全流域工業排放量的65%和63.4%。江蘇省委、省政府提出,參照國際先進新水平,在太湖流域實行更高水平、更加嚴格的水污染防治標準,倒逼企業完善治污設施,降低排放強度。江蘇省已決定,在2008年年底前,依法淘汰2150家小化工企業。
除了結構調整這一辦法,江蘇省此次還創造性地提出了“疏散”的辦法。李源潮解釋說,產業疏散可以有效地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環太湖流域的人口。環太湖流域究竟要留多少企業、多少人,最終還是要看環境容量。(章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