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8日),復旦大學心理健康中心對全校1061名碩士生和博士生進行了一次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研究生的心理壓力最主要仍然來源于學業,比例為54.19%。
據復旦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劉明波老師介紹,今年復旦大學心理健康中心對1061名復旦的碩士生和博士生進行了一次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研究生們的總體心理狀況較社會成年人要好一些,以自我評價按1分為好,9分為差的標準,女生的平均分數為3.31分,男生平均分3.49分。經管類的學生自我評價高于理工科的學生自我評價。
調查還發現,學生承受了來自包括學習、就業、經濟、人際等各個方面的壓力,其中學習和就業壓力是最主要的兩大因素,分別占54.19%和51.6%。另外,現實目標占41.19%,經濟困難占24.14%,專業興趣占18.17%,人際交往占16.4%,戀愛挫折占15.17%。
復旦大學心理系主任孫時進教授認為,研究生相比于本科生在年齡和家庭方面有更大的壓力,很容易產生心理波動,進而引發心理問題。
“參加了學校的心理測試,發現自己的心理在某些方面亮紅燈了。剛開學,學習和輔導員工作給我造成了很大壓力,所以節假日我就出去散散心,盡量不讓緊張情緒蔓延。”06級博士生老馬剛擔任輔導員工作,他以自己的情況當作例子,希望同學如果遇到問題不要排斥回避,應當互相溝通。
據悉,上海各高校都設立了心理咨詢中心,定期舉辦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與宣傳活動,面向全體學生舉辦專家講座,開設成功心理素質教育等選修課程。不少學校還在班級中設立了“心理委員”一職。(韓曉蓉 潘笑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