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第十八屆世界翻譯大會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開幕,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1000多位翻譯界代表參會,不少中外翻譯家在會議休息期間,參觀同時舉行的2008中國(國際)翻譯產業展覽會,并十分關注中國的翻譯書籍。 中新社發 潘索菲 攝
8月4日上午,第十八屆世界翻譯大會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開幕,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1000多位翻譯界代表參會,這是北京奧運會召開前夕在中國舉行的一次重要的國際活動,也是首次在亞洲舉行的國際翻譯界的盛會。 中新社發 潘索菲 攝
中新社上海八月六日電 首次走出歐美、移師中國的第十八屆世界翻譯大會播撒了華夏文明的火種,讓來自世界七十多個國家、一千五百多名中外代表在短短三日內感受震撼。
如今,回憶四年前艱辛的申辦過程,展望中國翻譯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這個將“翻譯奧運會”成功領進中國的“掌門人”——國際譯聯副主席、中國外文局副局長黃友義既滿懷信心又不無憂慮。
申辦之路:倉促上陣成功不易
世界翻譯大會在來華之前,從未離開過歐美,談及此,黃友義難掩自豪,卻也感慨中國主辦世界翻譯大會的艱辛。
經過多年的等待,二00四年,中國決定申辦第十八屆世界翻譯大會,距離正式申辦僅一年時間。當時,中國最大的競爭對手是在拉美翻譯界具有領袖地位的阿根廷,由于阿根廷曾有一次失敗申辦經歷,因此中國在爭取“同情票”和積累申辦經驗方面都處于不利。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黃友義和同仁的努力,加上上海作為申辦城市的獨特魅力,都令人折服,中國翻譯界蓬勃發展的事實也起到重要作用。“當中國的申辦陳述一結束,我就感到中國贏定了!”黃友義自豪地回憶。
“高水平的翻譯,中國還缺十萬”
“翻譯的發展水平和國家、城市的發展水平相對應。中國的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翻譯業的蓬勃發展是必然的。”然而,樂觀憧憬中國翻譯產業的同時,黃友義也一針見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只有提高翻譯的高等教育水平,才能滿足未來對于翻譯人才的需要,否則中國高水平的翻譯人才,將出現十萬的缺口。”
目前,中國只有十七所高校開設了翻譯的本科課程,而翻譯的碩士教育還在試點階段,從數量上而言仍然不足。就質量上說,中國的翻譯教育首先是稀缺“中譯英”人才,黃友義說,“中國真正合格‘中譯英’人才不足百人,缺少‘中譯英’,將導致文化上的‘逆差’。”
空前成功展示中國自信
“從現在來看,本屆翻譯大會已經取得了空前成功。”黃友義告訴記者,翻譯大會讓很多外國人來到中國,他們中的很多人是第一次走進這個古老的國度,親歷中國取得的變化,“翻譯大會成功地讓他們改變了對中國的固有印象及看法,贏得了好感,拋棄了誤解。”
黃友義認為,翻譯大會讓中國有機會面對面向海外介紹中國翻譯事業、翻譯教育、翻譯文化,與世界建立起溝通的橋梁,取得了聯系,“當他們得知中國即將于二00九年舉辦第二屆翻譯產業論壇時,紛紛顯示出極大興趣,表示有意參加。”
他說,第十八屆世界翻譯大會為中國翻譯界對外交流搭建了平臺,為翻譯事業的發展搭建了平臺,必將對翻譯教育、翻譯行業管理起到巨大推動作用,也是中國翻譯事業發展的新起點。作者 李佳佳 宗晨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