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看來,中國學生普遍家教嚴格。Elco對某次去一個中國朋友家做客的經歷印象特別深刻:“他家真是一塵不染,進門脫了鞋還要整整齊齊地擺放好,我坐在客廳就覺得渾身不自在,都不敢大聲說話了。”
家庭管教嚴格的另一個表現就是課業勤奮。在Elco看來,中國學生幾乎就是用功狂的代名稱。“我們班有兩個中國女生,每次老師開出的長長一張書單,能認真看完的,大概全班也就只有她們倆吧,”Elco感慨道,“不過,最后的總分卻還是我高,因為她們從來不參加課堂討論,那可也有50%的比例呢。”
愛熱鬧的Elco經常在自己或朋友家開各式各樣的主題派對,其中免不了喝酒和各種整人逗趣的小游戲。但他一般不敢邀請中國學生,尤其中國女生,“我擔心他們會不習慣我們的玩法,畢竟,我交談過的大多數中國學生還是思想非常保守的。”Elco說,也曾經嘗試過邀請一個在他看來言談舉止都相當西化的中國女孩子,結果還是發現她整晚都很不自在。“或許傳統觀念已經深深植根在他們的腦里了吧。這并不是一個好壞價值判斷的問題,只是對于像我這樣習慣了思想極端開放的人來說,他們讓我覺得有些難以接近和不好相處。”
“語言是中國學生最大的障礙”
Sakshi Ojha來自印度首都新德里,現就讀于英國威爾士。她和3個中國學生共租一個房子,遇到了一堆讓她頭疼的問題。
最大的問題,經由Sakshi歸結,還是在于語言——中國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實在讓她沒辦法很好地和他們互相溝通,也因此產生了許多誤會。“當他們告訴我說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英語的時候我簡直太吃驚了”,Sakshi說,“因為他們的口語能力完全不能正常對話,更別說討論問題了。”
就是因為語言障礙,Sakshi和同住的一個中國男生特別不合。“我負責我們的電費水費賬單,和采購基本的公用物品比如衛生紙和清潔劑。但那個男生,無論我跟他說多少遍,就是不肯出湊份子的錢。還說他會用自己的衛生紙,真是把我給氣炸了!”但她后來發現,其實并不是那個男生蠻不講理,而是他根本就沒明白她的意思,經過另外幾個中國學生轉述才了解狀況,補上了該交的錢。
“我們都是在一個陌生的國家,都需要適應新環境,他們的語言有障礙會更困難些,這我都理解”,Sakshi說,“但至少要做出努力。就拿我的樓友來說,有兩個女生一直在嘗試和我交流,還給我帶中國的綠茶,她們的語言進步就很快,比剛來的時候好多了。可那個男生,見面連招呼也不打,除了固定的兩個中國同學之外根本沒有別的朋友,這樣怎么可能有進步呢?”
“我喜歡中國人那種愛熱鬧的性格”
William Barrat畢業于美國佛吉尼亞大學,現任職美國某投資公司,并曾在該公司的成都分部工作過一年。
他與中國學生的接觸主要是在大學期間,他學習了3年漢語,參與學校的華人基督教團體,結交了許多中國朋友。William認為自己和中國學生有很多相似之處,例如他的父母也特別重視學業,而不像多數美國家庭那樣期望孩子成為NBA巨星。
但在和中國學生一起組織活動的過程中,他還是發現了不少差異。“每當有意見分歧的時候,我希望可以大家擺上臺面來公開辯論,而他們卻總是希望臺下解決,避免沖突。另一個讓我很困擾的細節是,他們總是臨時改變計劃,小到一個會議的時間地點,明明早就定好了,但都會突然變卦。”
William很羨慕中國人那種互相之間特別親近的感覺。“他們特別愛熱鬧,會花很多時間來和朋友、家人相處,一起聚伙吃飯,一起打牌開party。不像我們美國人,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比較冷淡。”
在成都一年的經歷讓William喜歡上了這個溫情的城市,“我和中國一起經歷了難忘的5·12地震。以后要是有機會,我還想再回去那里工作。”(實習生吳子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