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一些大學排行榜出爐,吸引了不少眼球。大學排行榜有存在的必要嗎?大學應該如何看待排行榜?如果遭遇排名“潛規則”,大學又應持什么態度?5月6日,記者就此采訪了天津大學校長龔克、華東師范大學校長俞立中和南開大學黨委書記薛進文。
公正的排行榜具有積極意義
大學排行榜是高等教育評價的一種方式,在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一直較為普遍。
“要不要大學排行榜?我看還是要。”龔克認為,大學排行榜在一定程度上為公眾了解和選擇大學、了解和選擇專業提供了某種幫助,公眾對大學排行榜還是有切實需求的,不宜簡單以行政命令禁止。事實上,公正的大學排行榜已成為學生及家長選報大學、社會各界了解大學的重要“指南”。
對大學而言,客觀合理的外部評價和排名,也是衡量自身實力水平與其他大學之間差距的標尺。俞立中認為,客觀公正的排行榜能有效促進高等教育內部系統的良性競爭,激發學校改革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找尋發展的問題與不足,進一步明確發展方向,不斷提升辦學實力和水平,帶動高等教育的整體發展。
“當然,排行榜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龔克認為,將不同類型、不同特色、不同規模的大學放在一起比較,存在難以避免的不合理性,容易對公眾產生誤導。畢竟與大學辦學質量水平密切相關的校園歷史文化積淀、教學管理、學生工作乃至后勤服務等等,都難以通過顯性的數據來表達,具有特別重要性的教學質量也難以量化,因此,即使是很客觀的排行榜也具有某種失真性,并不能真正反映大學的水平。相對來說,中國學位教育與評估中心做的評估,其對象是可比性較強的一級學科,其數據由大學負責提供且接受質詢,其評價依靠大批“同行專家”,顯然更加合理,應該受到更多關注。
排行榜應接受監督與指導
大學排行榜是第三方機構對大學辦學實力的一種外部評價或者說社會評價形式,排行榜由誰來做、怎樣做直接決定了排行榜的公信力。
龔克認為,排行榜必須負起社會責任,接受社會監督,才談得上“公信”。人們有理由要求大學排行榜所依據的數據可靠、完整而且公開;所依據的評價方法科學、全面并且也要公開。特別是要避免利益關聯,若是從被評學校那里要贊助或收費做咨詢,就犯了“利益沖突”的大忌,使排行榜失去“誠信”這一生存的基礎。現在有的排行榜看起來很精確,評分達到小數點后兩位,可是到底用的是什么數據和方法卻不公開透明,公眾也無從監督。
“任何影響評價主體中立性、有損評價結果客觀性的行為都應摒棄。”俞立中說,大學排行榜出現之初,之所以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成為政府決策咨詢的重要參考、學生升學的“寶典”,關鍵在于其公布信息的客觀性、全面性和直觀性。然而,近年來,大學排名過程中頻頻出現評價指標體系設計不合理、評價主體有明顯的傾向性,甚至是評價機構借排名獲取商業利益、大學為求好排名主動“公關”等現象,大學排行榜原有的第三方評價客觀性和社會公信力開始受到嚴重質疑。
薛進文認為,名實不符和“錢名交易”的排行榜,不僅擾亂了教育發展的正常秩序,還會誤導社會與公眾。因此大學排名機構要自尊自律,堅守良知和責任,這樣才能獲得長久的權威性與合法性。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更加積極地作為,通過制定必要的規章制度,健全評價機構,公開教育發展信息,對排行榜制作者的資質、發布渠道、所選指標的科學性、數據的來源等,進行嚴格規范,主動引導各類大學排行榜的健康發展,懲治不端行為,遏制大學排名失范行為的發生。同時,要逐漸組織擬定一套適合國情、能科學評估我國高校綜合辦學實力的排名指標體系,指導社會機構的大學排名行為。
大學要勇于拒絕“潛規則”
任何一個評價體系都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都有可能產生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俞立中認為,過分看重排行榜會助長大學的浮躁。一所大學既要重視外部評價,但又不能被外部評價牽著走。每一所大學都有自身的文化傳統和辦學特色,都有自己的優勢與不足,要贏得社會的廣泛認同,只能靠自己的實力和特色。
龔克認為,在排行榜面前大學要有定力,不能以排名為中心來展開各項工作。大學畢竟是教書、育人和研究學問的地方,對學術、學術精神和學術傳統的堅守才是頭等重要的。如果追著排名跑,就會丟了“魂”。
當前,不同社會機構推出的大學排名五花八門,其中一些排行榜存在“潛規則”,對社會公眾產生了誤導,在社會上產生了不小的負面影響。
“作為高校的管理者,要勇于拒絕‘潛規則’。”薛進文認為,目前的大學排名體系尤其是一些簡單綜合的排行榜,看重的往往是規模和數量,包括學生規模、校園面積、教師數、論文數、經費數、獲獎數等等,這與許多學校追求高大全,過分注重外延發展,不強調內涵質量的浮躁行為是一致的,而現代大學的生命力和核心競爭力是質量和特色。
薛進文呼吁,輿論媒體和社會公眾也應該慎重對待各類大學排名尤其是商業性綜合排名,不盲目炒作,對大學的認識、評判不能“唯排名”。
延伸閱讀
美國大學排行榜 最看重同行打分
在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大學排行榜是《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的最佳大學排名。該排名始于1983年,廣受關注。
排名數據來自以下幾個途徑:向學校發送調查問卷、參考所評選大學的網站、在其他學術界人士間進行民意調查等。
該雜志評選的主要標準包括:在評選某所大學時,請其他大學的校長、教務長和系主任打分;連續6年的畢業率和大學新生的保留率;學生入學平均成績;教師工資、教師水平、學生與教師比例、全職教師比例等;校友打分等等。其中,大學在同行中的聲望分占比最大,為25%。其次是畢業率和學生保留率,占20%,師資力量也占20%。
對于該雜志的排名,美國國內也有不少批評的聲音。《舊金山紀事報》曾說,這一排名的核心標準只有一個,就是哪個大學的基金會錢多。2007年6月,由100多家學院組成的安納波利斯集團向全國大學校長發表公開信,呼吁不要接受其民意調查。
加拿大大學排行榜 首先考查學生成績
加拿大權威的政經綜合雜志《麥克林》周刊每年發布一次大學排行榜,至今已有18年,是觀察大學水平的重要參照。排行榜每年都出專輯,內容主要是向新生推薦學校、介紹可申請的獎學金及方式等。專輯資金為自籌,至今沒有出過“潛規則”方面的丑聞。
加拿大一般學校的有關數據都是公開的,研究機構可以跟蹤收集。《麥克林》對大學的評價指標很詳細,其中包括為學生服務的直接開支多寡、獎學金的多少、教師程度、圖書館資金規模和學校獲得國家科研資金的數額等等。
“學生成績”是排行榜考查的首要目標,占到了20%。“教師”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達18%。(記者管克江、記者李文政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