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兒在優質教育資源緊缺
那么,培訓機構究竟能賺多少錢?一名長期在培訓機構任教的奧數老師告訴記者,無論是此前媒體估計的“整個北京奧數市場成交額2億”,還是某培訓機構一個學期奧數收入超1700萬的數據,都過于保守。經他測算,北京一家大型培訓機構一年的“營業額”就在2億元以上。
“我不會不承認我們賺錢。我們很多老師都是名校畢業的,沒有利益驅使誰愿意來做這件事呢?”須佶成認為培訓機構的確從奧數培訓上獲利了,但他們并不是導致奧數功利化的元兇:“經濟的發展不平衡,不同經濟條件所允許的教育需求也不同,這才是課外教育市場生存的根本點。”
須佶成認為,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辦法是盡快拓展優質的教育資源。如果優質教育資源緊缺的局面不改變,即使沒有了奧數,也會有其他“尺子”去度量面臨升學的孩子們。
這也是奧數“粉絲”張勇強烈認為不應當取消奧數的一個理由:奧數給那些出身于缺乏“關系”且財力不足家庭的好孩子們一個進入好學校的機會。
在一家培訓機構的網上家長社區里,有人寫下了這樣的話:“在‘小升初’的博弈中,博弈的各方都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如果完全按照官方的政策(推優+派位)牛校則因為招不到足夠數量的優質生源而利益受損,以奧數為尺度選拔尖子就是這種潛規則的典型代表。機構因為可以在這種潛規則中受益而推波助瀾。毫無疑問家長處于最為不利的境地,因為信息的不公開和不對稱,他們能做的或是去機構補習,把孩子打造成奧數戰士和英語神童;或四處占坑,明知是糞坑也不得不從。”
調查手記
沒了奧數
又會怎樣
在采訪中,每個人都承認小學生“奧數熱”確實到了必須調整的時候,而每個人心里也都有一個應該為此負責的“幕后推手”;但同時,奧數利益鏈條上的每一方也都認定自己清白無辜。只是,最無辜的孩子們依然耷拉著腦瓜,反復演算那些能難住數學大師的神奇題目。
人們都喜歡用成功的傳奇去佐證奧數的功績,但卻有意無意地忽視了“大多數孩子不適合學奧數”這個基本事實。青少年問題研究專家孫云曉先生說過一句“狠” 話:“奧數是一個讓大部分孩子一次次證明自己是傻瓜的課程。”實際上,能舉出多少因奧數而成功的例子,就有多少因奧數而苦惱的例子,而后者往往是前者的幾倍、幾十倍甚至上百倍,普通的分母永遠是大多數。
現在批判“奧數熱”的聲音幾乎和奧數本身一樣熱。那么,沒了奧數又會怎樣?
史家胡同小學的校長卓立當了一回“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作為北京市政協委員的卓立曾經連續兩年的提案,要求有關部門規范泛濫的奧數班。然而這一次,外人眼中,和孩子們一樣被奧數折磨得苦不堪言的家長們反而成了奧數的“捍衛者。”在今年史家胡同小學的例行網絡家長會上,有家長匿名提問:“現在別的小學都在開奧數課,史家為什么不開?”還有人言詞激烈:“看看這次奧數比賽的成績,史家太落后了!這說明學校的教學有問題!”
現在的奧數,既被家長們當成了讓孩子升入重點中學的“救命稻草”,也儼然成了壓垮孩子稚嫩肩膀的那根稻草。
一位奧數老師在記者面前提出了這樣的看法:高考的時候,那么多孩子考不進北大、清華,沒有人埋怨什么,家長會認為很正常。可是如果孩子沒能進好初中,很多家長就會覺得不公平。“為什么?你去看看重點校校長每年小升初的時候能收多少條子?沒別的辦法,家長只能逼著孩子去學奧數。”
說到底,無利不起早。奧數的背后是成人利益之爭,擇校機制是幫兇。利用目前擇校機制,培訓機構、出版社、競賽主辦者、學校都成為龐大的奧數產業鏈條上的一環,環環相扣,利益也彼此滲透;家長則指著奧數能幫自己的孩子升入名校。唯獨奧數的真正主角——孩子,最無奈最無辜,成為利益各方博弈的砝碼。
也許,只有到了家長不必各顯神通去為孩子搶一份名校入學資格的時候,奧數才能剝離重重的利益枷鎖,回歸單純。否則,就像取消了統一考試,英語頂上;取消了英語等級,奧數頂上一樣;奧數之后,還會有下一個“牛孩”(“小升初”詞匯,意即實力超群的孩子)標準讓人們繼續瘋狂。張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