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幾位農民在中央儲備糧牡丹江直屬庫(林口縣)建堂糧庫國儲糧大豆收購現場交售大豆。(資料片)
在北京最高氣溫逼近30℃的時候,地處黑龍江省西北部的嫩江縣仍是春寒料峭,5級左右的西北風連日來刮個不停。
5月11日,嫩江縣白云鄉向陽村農民劉敬東對記者說,他已經完成了春耕播種。“大豆50畝,小麥50畝,蕓豆50畝。”
這是劉敬東第一次對種植面積作出重大調整。“以前都是大豆100多畝,小麥和蕓豆搭配著種點,但現在不行了,大豆價格太低了,忙活一年剛剛夠本,還不算人力和機械成本。”
2008年10月,為扭轉國產大豆價格持續下滑局面,國家發改委宣布,在東北大豆主產區按每市斤1.85元掛牌收購150萬噸。2009年4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又將臨時存儲大豆收購截止期延長至6月底。
劉敬東沒有享受到收儲帶來的好處,而是以1.45元/斤將家中的大豆全部售出。“最近的收儲糧庫也在200多里之外,必須租車才能把大豆運過去,運過去之后還要排隊等上幾天,最后還可能因水分太高達不到收儲要求。”
這筆賬算下來,向陽村的絕大部分農民都選擇了將手中的大豆賣給“糧販子”,在春耕備播的壓力下,他們只能接受1.50元/斤的價格。
“因交通不便而享受不到收儲政策的情況,不光在黑河等偏遠地區,在省會哈爾濱的一些地方也存在。”黑龍江省農委調研員楊玉明告訴記者。更重要的是,目前的調研信息顯示,大豆的種植面積將減少10%以上。
■種植面積將減少10%以上
向陽村的農民也不是一開始就這樣想得開。“很多人被國家收儲價格抬高了心理預期,而后就一直觀望,但春耕備播是個檻兒,無論種不種大豆,都要趕緊換出錢來做準備。”劉敬東說。
這種心理預期一度放大到黑龍江全省。“我們也曾迫于生產的需要,以收儲價格收購了10萬噸大豆,但進口大豆成本價跌破3000元/噸后,我們一下就虧了7000萬。”黑龍江九三油脂集團總經理田仁禮告訴記者
2008年11月中旬以來,在成本的壓力下,幾乎所有油廠都停止了收購和加工,農民則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了國家收儲上。
為保護農民利益,中央政府在10月給予黑龍江100萬噸收儲指標的基礎上,分別于12月1日和2009年1月13日,再次給予黑龍江103萬噸、250萬噸指標。而黑龍江大豆協會4月份的調研報告稱,全省農戶預計還有185萬噸大豆沒有售出。
“根據我掌握的情況,這453萬噸指標并沒有充分利用,因為滿足含水量13%以下這個條件的大豆并沒有這么多,農民一廂情愿地認為生產出來的大豆國家都應該收儲,是造成當前矛盾的原因之一。”黑龍江省農委調研員楊玉明說。
無論農民銷售大豆不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幾乎無利可圖卻是事實。“經過測算發現,受化肥漲價等影響,只有當大豆銷售價格達到3400元/噸時,黑龍江省農戶才能勉強收回成本。”黑龍江大豆協會產業發展部部長王小語說。
在這種情況下,農民只能通過減少種植面積來應對。黑龍江省農委和直屬單位組成的12個工作組,也對全省各地春耕準備情況、農民種植意向、預計播種時間、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情況等進行了摸底。
“這其中也包括對大豆種植情況的摸底,種植面積減少是確定的。但由于種植尚在進行之中,具體減少的比例還不能確定,應該在10%以上。”楊玉明說。
■收儲兩面受困的解決之道
農民們抱怨不已,而持續增加的收儲指標也給收儲者帶來了巨大壓力。
“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的體系建設還不是太完善,直屬機構十個,一共800多人,整個黑龍江中儲糧系統往年的儲備量只有400多萬噸,而今年的臨時收儲量已經超過1500萬噸,這在黑龍江的歷史上是破天荒的。”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綜合處副處長曹冰寒說。
為完成收儲任務,東北各地的庫容都已經飽和,同時搭建了大量臨時收儲點,但這些露天收儲點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我們正著手往關內移庫。”曹冰寒說。“這我們就看不懂了,為什么不讓大豆加工企業參與收儲呢?”黑龍江九三油脂集團總經理田仁禮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