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九月八日電(記者 俞嵐)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所所長蔡昉八日在此間表示,中國實際公共教育投入僅占GDP的百分之二點四,低于印度的百分之二點七,相當于美國的一半。
蔡昉是在二00九年《人口與勞動綠皮書》發布會上作出上述表述的。該綠皮書由蔡昉主編,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
中國的教育水平近三十年來明顯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達九成五以上,青壯年文盲率降至百分之五以下。這與教育投入的大幅增長不無關系。綠皮書指出,如果僅從教育資源投入總量看,中國全社會的教育投入已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的公共資源投入嚴重不足。不論是與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公共教育投入都處于較低的水平。綠皮書提供的數據顯示,二00五年發達國家公共財政支出占全社會教育支出的比重為八成六。據世界銀行研究,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在七成五左右,全世界平均水平在八成左右,而中國僅為四成六。
相較之下,中國私人支出占教育支出的比重不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蔡昉認為,教育私人支出的高比例嚴重擠壓了私人消費空間,導致社會消費其他方面的需求不足,削弱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
教育公共投入不足的另一個后果是,教育不公平問題日益突出。綠皮書指,“上學貴”已經成為中國很多家庭的沉重負擔,社會上對教育的抱怨也更多地源于此。
蔡昉預測,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在二0一五年前后將達到高峰,之后將下降,“這意味著對經濟增長做出貢獻的傳統意義上的人口紅利將消失”。 因此,“發展教育是為迎接老齡化做必要的準備”,也即是“創造條件贏得第二次人口紅利”。
他建議,要解決中國教育的資源約束問題,一方面要繼續增加公共資源的投入,并使增量公共資源在教育服務均等化中發揮積極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整合現有資源,讓社會資源在教育發展中起到更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