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IPO
●7家成功升至主板
●近20家在柜臺交易市場(OTCBB)融到了可觀資金,一舉洗刷了“美國OTCBB市場融不到錢”的觀念
●中國企業通過OTCBB市場買殼上市融資的途徑已經被美國主流資本市場認同和接受
2005年,通過方向收購上市然后轉板的中國企業成為美國資本市場的寵兒,甚至一些企業還在美國柜臺交易市場(OTCBB)融到了資金,一舉洗刷了“美國OTCBB市場融不到錢”的觀念。
2005年美國資本市場上,中國的民營企業有眾多的IPO和RTO(買殼上市)企業齊頭并進,各顯神通,在美國一共誕生了17家中國概念股的主板企業,其中10家是IPO上市,7家是從二板市場買殼上市后再晉升到主板市場的。
美國嘉信集團中國區總經理張晶對此發表評論說,通過反向收購上市然后轉板的企業,它們雖然沒有“百度、尚德太陽能或者分眾傳媒”IPO企業那樣的知名度,但是這批企業通過資本運作,也不折不扣地成為美國資本市場的正規軍和中國概念股資本市場的寵兒,在華爾街揚眉吐氣。這7家企業分別是科通(Nasdaq:Cogo)、中國節能(Nasdaq:CESV)、三樂源(Amex:AOB)、天獅(Amex:TBV)、飛鶴乳業(Amex:ADY)、博迪森(Amex:BBC)和東方信聯(Amex:TST)。
除了這7家成功升為主板的企業外,另外還有近20家在美國柜臺交易市場OTCBB板塊融到了可觀資金,一舉洗刷了“美國OTCBB市場融不到錢”的觀念。
張晶表示,以往大家并不看好買殼上市,是因為在2003年以前,在美國市場通過買殼上市成功融資的中國企業為數不多,能夠順利轉入主板市場的更是寥寥無幾。這跟當時的企業資質,中介團隊的專業程度和美國市場大氣候都有關系。現在中國的蓬勃發展已是全世界有目共睹,全世界的投資者幾乎都在找辦法搭上中國這架快速奔馳的馬車。通過這幾年的推廣和摸索,中國企業在美國通過OTCBB市場買殼上市融資的途徑已經被美國主流資本市場認同和接受。在OTCBB市場融資的額度和比例也越來越高,像比克電池(CBBT.OB)融到了6000萬美金,大連傅氏(FSIN.OB)融到了1200萬美金,山西普達(PUDC.OB)1000萬美金,陜西中國天然氣(CHNG.OB)1000萬美金,遠東能源(FEEC.OB)1000萬美金。轉板后的企業表現更強勁,科通2005年融到了4900萬美金,中國節能5000萬美金,三樂源更是大手筆,融資總額超過8000萬美金。
從市場面來說,以前參與OTCBB投資的幾乎是清一色的快進快出對沖基金,對融資企業的基本面看得比較少,反而更是注重交投量,只有這個企業的股票交投量達到相當規模,融資的價位又比市場價格有較大的折扣的情況下,他們才肯出手投資,但是2005年這種情況大有改變。
分析人士表示,許多融到資的中國企業在上市后交投量還很少,他們硬是憑著自己的實力、概念或者PE值(利潤收益率)得到了基金的青睞,某種原因是有一批投中長線的美國私募基金也經受不了市場的誘惑,也加入到投資OTCBB中國企業的行列當中來了。
據了解,美國本土企業的成長性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那些基金的胃口了,而中國企業成長壯大的速度正好滿足了很多美國基金的需求。目前中國概念股在美國主板和二板加在一起還不超過150家,仍然供不應求。(本報記者 邵一乙發自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