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鋼廠代表的寶鋼集團23日晚間突然宣布,其與澳大利亞礦業巨頭之間“曠日持久”的鐵礦石年度價格談判終于在合同期限的“最后時刻”達成一致。這避免了市場上盛傳的“談崩”的悲觀局面。
據寶鋼集團第一時間向新華社提供的相關協議:寶鋼與世界上主要鐵礦石生產商之一的澳大利亞力拓公司就2008年度鐵礦石基準價格達成了一致。作為結果,力拓的PB粉礦、楊迪粉礦、PB塊礦將在2007年度價格基礎上分別上漲79.88%、79.88%和96.5%。
新的2008年度的力拓PB粉礦、楊迪粉礦、PB塊礦的基準價格分別為1.4466美元/干噸度、1.4466美元/干噸度和2.0169美元/干噸度。
據寶鋼與力拓達成的價格協議稱,“為了維護傳統定價機制,維持正常的市場秩序,保持上下游的長期友好合作”,寶鋼和力拓公司經過“友好協商”,最終達成了2008年度的鐵礦石價格。
寶鋼集團表示,這一結果的達成,體現了雙方“維護傳統定價機制的誠意”,是具有責任感的企業共同努力的結果。力拓公司和中國鋼鐵企業具有多年的合作歷史,雙方都認為上下游行業間的長期穩定、共同發展對雙方均有益處。
寶鋼同時表示,中國鋼鐵企業支持力拓公司進一步擴大投資、提高產量,以滿足市場需求。
據相關信息顯示,中國鋼廠與澳大利亞力拓公司如果不能在6月底之前達成價格協議,相關鐵礦石供貨合同將會失去約束力。由于雙方談判“曠日持久”,不僅拖過了“新舊財年的界線”,而且離“合同期限”越來越近。市場盛傳“雙方可能談崩”。
在聽到談判終于達成一致時,“我的鋼鐵”資訊機構研究人員汪建華的“第一反應”是:“有結果總比談崩好。”寶鋼集團內部人士也表示,“留給談判的時間已經不多,終于出現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結果,應該得到市場和業界的理解。”
在寶鋼與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于2月份達成漲幅為65%的年度價格之后,澳礦企業沒有按照往年的慣例實施“追隨”,而是異常強硬地提出了“到岸競爭力”問題,要求根據其與巴西礦之間巨大的運費差價,按照到岸價的水平來“倒推”,獲得一個“運費補償”。
談判由此陷入“僵局”。據上海資深鋼鐵研究專家賈良群說,從雙方談判過程來看,一是中國現貨鐵礦石進口價格始終與澳大利亞長期協議礦進口價格存在較大幅度“價差”;二是由于全球海運費持續大幅上漲,巴西到華運費與澳大利亞到華運費之間“價差”拉大。由這兩個因素來看,按照到岸價格來計算,澳礦就顯得“最便宜”了。澳礦不甘心,所以談判艱難的程度前所未有。
據寶鋼集團內部人士分析,此次在“最后時刻”終于達成協議,避免了“談判徹底破裂”這個兩敗俱傷的結局。此前澳礦巨頭曾揚言“談判破裂”就賣現貨;中國方面的一些市場人士也表示“做好談判破裂的準備”。但從雙方長遠的合作共贏關系考慮,維持年度價格談判的機制是“最好的選擇”。
據市場人士分析,此次寶鋼與澳礦企業之間達成的年度價格,處于市場此前估計的漲幅范圍之內,沒有達到“出乎意料的上漲水平”,這表明談判最終還是“理性占了上風”。更為可喜的是,傳統定價機制的“大框架”得以維持,協議中未出現“運費差價補償”等字眼。而且,談判協議得以達成,說明雙方在市場判斷上還是取得了一致。
國際鐵礦石價格已連續6年出現大幅上漲,其中的根本原因還是供求關系起了決定作用。據相關統計數據,從2003年至2007年,全球粗鋼年產量從9.7億噸增長到13.4億噸;其中我國產量從2.2億噸增加到4.9億噸。與之相應,全球鐵礦石年度海運貿易量從5.2億噸增長到7.7億噸,年均增幅保持10%以上;中國在這5年內總共進口鐵礦石13.4億噸,占到全球海運總量的42%,去年中國進口3.8億噸,更是占到了全球海運總量的一半,海運增量的主要部分運往中國。
據市場人士分析,從今年中國鐵礦石進口格局來看,進口來源在增多,市場需求的增速有放緩的跡象,但從絕對量而言依然有較大的增加。全球鐵礦石供需平衡在進行之中,但這需要一個“相當的過程”。所以今年談判“談成這么一個結果,不能說是一個最壞的結果”。(記者 李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