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8月1日《反壟斷法》正式實施的臨近,艱難生活在跨國公司壟斷陰影之下的企業正在摩拳擦掌、搜集證據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張皓雯發自北京 誰將成為中國《反壟斷法》實施后的第一個被告?微軟?英特爾?還是利樂?
隨著8月1日《反壟斷法》正式實施的臨近,艱難生活在跨國公司壟斷陰影之下的企業正在摩拳擦掌、搜集證據。而眾多涉及壟斷的跨國公司則對外小心謹慎,對內加緊學習和調整。
微軟轉移公眾視線
在中國可能遭受到反壟斷訴訟的跨國巨頭中,微軟算是呼聲最高的一個。國產Office軟件的代表企業——永中科技總經理曹參甚至直接呼吁政府將微軟列為中國《反壟斷法》的“第一被告”。
曹參表示,如果政府不出面,永中科技也準備跟微軟打官司,“我們不怕它,正在搜集各方面的相關證據”。
業內人士透露,最近,在一片喊打聲中,微軟公司針對政府和媒體采取了大量公關活動。而對外,微軟卻稱自己沒有壟斷。微軟中國公司董事長張亞勤最近被問及微軟如何應對中國《反壟斷法》時回答說,“我們不存在這個問題,我們和政府、整個IT業界有那么多合作,我們沒有壟斷。”
分析人士認為,微軟正在通過把自己包裝成受害者,來避免成為中國《反壟斷法》的第一被告。7月18日,微軟在公布上一財年(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財報的同時,調低了下一財年的增長預期,稱原因之一是盜版問題。
“作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PC市場,中國盜版軟件的死灰復燃會拖累微軟今年利潤增長速度。”美國有媒體如是報道。
而瑞銀分析師希瑟·貝利尼認為,微軟估計今年第三季度因中國盜版而損失3億美元的觀點太過意外。
“微軟通過向中國政府施壓,來轉移自身危機。這可能是其應對《反壟斷法》的一種策略。”業內人士分析。
反壟斷法是最大的事
不止微軟在為應對《反壟斷法》的實施煞費苦心。英特爾為了適應新的法律環境已經改變了與PC廠商之間的游戲規則:與一年前相比,英特爾對銷售商的廣告補助由此前最高的50%降到了20%以內,芯片銷售返點也由20%降至5%之內。
而廣告補助和銷售返點一直被看作是英特爾排擠AMD等對手的主要手段,曾飽受爭議。
在中國軟包裝市場上占據絕對份額的瑞典企業利樂也正在調整與客戶的合同條款、業務政策等等。6月底,利樂的中國客戶陸續收到了一封信,利樂在信中承諾,將確保利樂的經營活動符合反壟斷法的要求,并透露,“盡管有關反壟斷法的一些具體執行細節尚未公布,但過去幾個月來,我們已經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對現行的業務政策、經營行為和合同條款進行了深入分析”。 除了這些公開的改變,公眾視線之外的調整也正在進行。美國眾達律師事務所目前已經接到幾十個來自跨國公司的就中國《反壟斷法》尋求相關法律援助和咨詢的案例。
“各相關企業內部的合同部門、業務開拓部門等目前最重要、最大的事情,就是學習《反壟斷法》,圍繞這部法律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眾達律師事務所北京代表處合伙人陶景洲說。
誰將受到限制
雖然中國《反壟斷法》并非針對跨國公司,但是跨國公司在中國諸多市場占據的壟斷地位,以及取得這些地位采取的種種限制競爭的行為,使其不可避免地會正面遭遇《反壟斷法》。
一本名為《中國產業地圖》的圖書指出,中國每個已開放產業的前5名均由外資公司控制,在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21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
那么,誰有可能受到《反壟斷法》的限制?
國家工商總局曾公布了一項調查,微軟占有中國電腦操作系統市場的95%,利樂占有中國軟包裝產品市場的95%,法國米其林占有中國子午線輪胎市場的70%,美國柯達占有中國感光材料市場至少50%的份額……
互聯網實驗室董事長方興東則提醒,還有很多企業的壟斷是大家沒有意識到的:比如IBM在IT服務,尤其是金融等領域的絕對壟斷地位;又比如國外互聯網領域的谷哥;比如通信領域的高通,手機領域的諾基亞;軟件領域的甲骨文、SAP、Adobe等。
也許,它們就是未來中國反壟斷訴訟中的主角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