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青藏鐵路投資環保方面共15.4億元
8月18日,全國環保科技大會在北京召開。這是中國環保事業30多年發展歷史上的第一次全國環保科技大會。在這次大會上,國家提出了實施“科技興環保”戰略。與之對應的是,我國環保產業將呈現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的態勢。據悉,“十一五”期間,我國環保產業可望保持15%至17%的增長速度。然而,與環保產業發展現狀極不相稱的是相關制度的缺失。體制的滯后與缺失,核心技術與人才的匱乏,給這個新興產業的發展帶來許多隱憂和尷尬,這些問題亟待破解。
技術創新不足成產業發展“絆腳石”
最新調查顯示,我國從事環保及相關產業的人員已超過159萬。雖然環保產業被稱為朝陽產業,但面臨著技術水平落后,整體經濟規模小,無法滿足環保需求等問題。
目前,就環保產品而言,從總體上看,我國環保產品品種比較齊全,已具有一定的生產配套能力,可基本滿足目前一般環境污染治理的需要,但關鍵設備和核心產品的技術水平及可靠性等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如:燃煤電廠脫硫技術、危險廢物(包括醫療廢物)處理處置技術以進口為主,缺乏自主創新技術,處理成本高;污染源在線監測技術、儀器在產品種類、技術可靠性方面的差距,使環境管理仍處于原始和粗放型管理狀態;燃煤電站鍋爐煙氣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術目前仍是空白。另外,我國環境技術創新層次較低。關鍵技術創新、高新技術創新、自主知識產權創新、引進技術消化創新較少,創新能力較弱。電除塵、袋式除塵、各類污水處理工藝技術、垃圾焚燒、脫硫脫硝、機動車污染控制等環保產業的主導技術和市場領域少有我國原創性的技術。環境技術研發還停留在學習、消化國外先進的工藝技術階段,重復、模仿是主要的研發方式,缺乏原創性開發。在裝備(產品)方面,我國基本上還停留在“有”這一階段,簡單模仿的結果是我國的裝備種類雖多,但高效、高可靠性的精品少,不少關鍵技術和產品仍然依靠進口。更為重要的是,企業技術開發投入嚴重不足,缺乏自主創新能力,龍頭骨干企業相對較少。2004年,全國環保企業僅投入約11億元用于技術和產品開發,且大部分產品技術含量低,競爭能力弱。以企業為主體的環境技術開發創新體系建設進展遲緩,環保企業科研、設計力量薄弱,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從而導致行業綜合技術水平仍較低。“誰搶占了技術創新的制高點,誰就在環境保護的歷史性轉變中掌握了主動權。”
國家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說,我國30多年環境保護事業發展的歷程,也是環境科技不斷進步的歷程。他表示,為改變環境科技的落后狀況,今后我國將加大對環境科技的投入力度,啟動一系列重大環境科研項目,以解決面臨的環境問題。
政策、體制不健全使產業發展阻力重重
環保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創新,環保科技又呼喚政策配套。
2000年,從加拿大留學回國創業的張先生曾意氣風發地想辦一家全國性的城市污水處理公司。可現實是,許多地方政府舍不得花成百上千萬元建個污水處理廠,而是想要投資很快就有經濟效益的項目。令他驚訝的是,很多企業寧愿被罰款,也不愿建污水處理設備。“這種現象很畸形,企業根本不擔心污染,這在國外是無法理解的,歸根結底,是我國的環保法制不健全。”張先生滿臉無奈地對記者說。
某些不當的國家經濟政策阻礙著環保產業的發展。有關專家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二氧化硫在我國主要由化工生產和電廠發電產生。企業自我消減二氧化硫的成本約在1300元人民幣/噸,而國家規定的排污收費僅為600元人民幣/噸。其結果不言自明。此外,國家向占據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一半以上的電廠施行脫硫補貼,一筆賬算下來企業不但不會為此花錢,還會相對賺錢。“這雖然是鼓勵企業就地消減,但結果導致有的企業不主動采用環保科技。”“環保產業的市場規范程度比較低,再加上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在一些地區,形成了優質產品不能上市,而劣質產品通過一些不正當手段,銷售卻能暢通無阻。”國家環保總局原副局長王揚祖說。
據悉,中國環保產業已形成包括環境產品、環境服務、資源循環利用等領域的環境產業體系,為環保事業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和技術保障。到2004年底,全行業年收入達4572.1億元,實現利潤393.9億元。
“環保產品、環境工程缺乏產品標準和技術規范是中國環保產業存在的一大問題。”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孟偉說。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會長王心芳也坦承,目前國內環保產業標準化、系列化、配套化比較差。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不完備,缺乏監督管理力度,產業市場亟待規范。北京環境科學學會副秘書長董金獅說,中國急需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才能保障環保資金合理利用,相關產業順利發展。比如,公共財政體制的建立,有利于確保政府環保投入的剛性;環保產業政策、法律制度的完善,能促進民間資本、非政府組織資金不斷向環保領域匯集,使市場機制在環境污染治理過程中充分發揮其引導和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國家環保總局科技標準司司長趙英民對此概括為,從環保產業發展的環境來看,一是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不完備;二是缺乏監督管理力度,產業市場亟待規范。具體而言,政策層面上,引導環保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尚未健全;管理層面上,促進環保產業發展的管理措施、機制和手段不足;市場層面上,企業間的不公平競爭、地方保護、行業壟斷現象依然存在。
讓環保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當今世界,環保已成為公認的新的經濟增長點。目前全球環保產業的總產值約為6000億美元,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而中國才4000億人民幣,有著很大的發展潛力。
來自環保總局的數據表明,“十一五”期間,中國環保投資總額約達14000億元,比“十五”期間提高0.1個百分點。國家將實施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城市污水處理、燃煤電廠脫硫等八大重點環保工程。這些工程項目的實施,無疑將極大地拉動環保產業的市場需求。環保總局副局長吳曉青表示,“十一五”期間,中國將加快環保產業的國產化、標準化、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強政策扶持和市場監管,促進公平競爭,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環保產業的發展;制定和完善促進環保產業發展的戰略、政策及標準體系,為環保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保障。(顧瑞珍 宋大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