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位于中國與尼泊爾邊境線上,北側在我國西藏自治區定日縣境內,常年覆蓋著冰雪。珠穆朗瑪峰以其地球之巔的美譽,成為世界各國(地區)登山家心目中的"圣殿",是每一個登山家的終生夙愿。
1980年,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行,為了適應發展登山事業的新形勢,經國務院批準,珠峰成為第一批對外開放的山峰之一,允許組織外國登山者進行登山活動。
珠峰地區生態環境極為脆弱,生命存活很不容易,一旦被破壞以后,有些植物可能就再也生長不起來了,珠峰的生物鏈就會被破壞掉。為維護這片神奇、澄凈的土地,更好地保護珠峰地區獨特而脆弱的生態環境,西藏自治區采取多種措施,全力做好珠峰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工作。
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珠峰地區不僅有高聳入云的山峰,高山峽谷和冰川雪景同樣極為壯觀。位于珠峰西側聶拉木縣境內南端的樟木溝,海拔最低點只有1776米,與8844.43米的最高峰竟相差了7000米,整個樟木溝滿是綠色,熱帶叢林里還時常有長尾葉猴出沒。地勢的巨大落差,形成了獨特的立體氣候。絕壁千仞的高原地貌和垂直生態系統、種類繁多的野生動植物、豐富多彩的雪域民族文化,對于中外科學家、游客和朝圣者而言,具有極大的魅力。
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提供的資料表明,珠峰地區對于生態學研究、生物科學、地質科學、環境科學等諸多學科都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為了保護珠峰地區的環境,1988 年11月,經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珠峰自然保護區正式建立,1994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5年被列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目前,保護區面積為33819平方公里,居民82000人,保護區總面積達3.318萬平方公里,涵蓋定日、吉隆、聶拉木、定結四縣范圍,劃分為核心保護區、緩沖區和開發區三個部分,平均海拔為4200米。保護區內生物資源極其豐富,據初步調查有高等植物2348種,動物種類有270多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植物有10種,動物有33種,如雪豹、藏野驢等,其中雪豹被確定為保護區的標志性動物。此外,在保護區內還發現了大量熱帶植物化石和三趾馬動物群化石等。
保護區成立以來,珠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克服管理人員少、設備差、經費緊張等各種困難,大力加強重點保護物種、自然歷史遺跡、人文歷史遺址、典型生態系統等的保護、維持與恢復,嚴厲打擊濫砍亂伐、濫捕亂獵的現象。在人口稠密的地區,管理局將保護與開發建立在可持續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參與式的自然環境保護與發展并舉的模式。
同時,保護區管理局與許多國際民間環保組織和機構合作,開展多個社區發展項目,涉及的領域有宣傳和保護自然資源、開發生態旅游、改善農牧業設施及人畜飲水條件、教育及人才培養等。這些項目的實施,幫助當地村民尋找更多更好的創收門路和致富途徑,客觀上減少了對保護區森林、野生動物的砍伐和捕獵,保護了環境和自然資源,各族群眾的環保意識大大提高,人與動物和睦相處。
目前,從絨布寺到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口得、口得"地持續長久的馬蹄聲每天都響徹山谷。由定日縣委、縣政府投入資金購買并發給扎西宗鄉貧困群眾的環保馬車成為這短短8公里路上亮麗的風景線。以往藏野驢看見車輛距離很遠就跑掉,現在又恢復了和過往汽車賽跑的習性,而藏雪雞在絨布寺周圍人可以接近到10米的距離,這說明野生動物的種群和數量都有了明顯提高,其生態行為也趨于正常。曾在包括中國在內的60多個發展中國家工作過多年的國際著名公共衛生學專家卡爾泰勒博士說:"在國際上,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都有特別的管理人員,而在珠峰保護區內,居民與地方政府的職員一起合作保護環境。在珠峰地區實施環境保護工程,農牧民起著主導作用。"
垃圾清理行動
自從1921年,人類開始在珠峰活動,探險家和登山者們不僅在世界最高峰上留下人類的足跡,也陸續留下了很多垃圾,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在珠穆朗瑪峰的北坡,也就是中國境內。
近年來,隨著來珠峰大本營登山的人越來越多,特別是一些登山者環保意識不強,在攀登過程中將把所帶物品的包裝袋隨處拋棄,在攀登到海拔7000米左右時,為減輕負重,還會把氧氣瓶及登山繩等留在那里。等下撤時,由于體力已基本耗盡,根本就不可能把這些笨重的廢棄物品帶下山。各種廢棄物、垃圾的隨意拋棄,對珠峰地區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影響。
為此,西藏自治區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規定,全面控制、減少遺留在珠峰地區的垃圾。例如,要求攀登珠峰的游客必須對自己攜帶的物品進行登記,不能將個人物品遺留在珠峰之上。帶隊旅行社必須要在規定時間內回珠峰清掃可能遺留下來的垃圾。此外,從去年開始,對攀登珠峰也有了一些主要出于環保目的的限制,比如游客在距離珠峰一小時車程的定日縣曲宗就必須換乘由珠峰當地管理局提供的環保新汽車,所有使用汽油作為動力的汽車不允許開進珠峰地區。同時,成立了珠峰環境教育工作站,利用廣播站、宣傳海報、宣傳冊等多種方式,進行環保教育,宣傳環境保護觀念,鼓勵到達珠峰的登山愛好者將環保登山的理念落實到行動中,推廣實行"帶上去多少東西,拿下來多少東西"的登山理念,倡導將攀登過程中產生的垃圾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全部帶出營地,再由專門人員將垃圾進行統一處理。
針對原先遺留的和由于各種原因不可避免產生的垃圾,西藏自治區采取各種行動, 1996年起,陸續展開對珠峰的清理工作。目前,6500米以下的垃圾已經明顯減少。在各種節日期間,大本營做生意的當地藏族群眾、民工、西藏登協和珠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到分布在各處的登山團隊營地周圍以及當地群眾生活區撿垃圾,清掃營區環境和道路。2005年,在珠峰大本營專門設立了2個大垃圾箱,及時將登山、旅游者的廢棄物放在2個垃圾箱里,然后送到指定的地點處理掉。2006年,成立"中國珠峰環保登山隊", 每年為珠峰登山旅游線路進行一次清掃行動.
同時,2004年6月5日,由西藏自治區體育局、奧維斯世紀體育公司聯合主辦、國家環保總局宣教司等部門聯合支持的"地球第三極珠峰大行動"正式啟動。"地球第三極珠峰大行動"是國內第一個針對珠峰地區設立的,面向環保、教育、登山的長期綜合性年度項目。自2004年6月5日首次啟動以來,該項目已連續四年組織志愿者對珠峰地區開展了環保、教育等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
2007年,志愿者們圍繞青藏鐵路沿線以及珠峰周邊地區廢棄物的清理、青少年教育設備、環境教育等項目,沿青藏線一路行車前往西藏,途中向青藏鐵路沿線居民和游客開展環境教育宣傳活動,面向珠峰及其周邊地區登山游客發放中、英、藏三語環境保護手冊及環保清潔袋,還與當地環衛工作人員共同完成了珠峰大本營海拔5128米至6500米階段的環境維護工作。該項目將作為一個有長遠規劃的活動延續到2008年。 (扎西多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