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們在撿拾珠峰垃圾
經過近7個小時的艱難跋涉,記者隨同2006地球第三極珠峰環保登山隊,于昨天下午3時抵達海拔6000米的沖鋒營地,開始撿拾垃圾。在從大本營到沖鋒營的一路上,不見白色的冰雪,只有白色的垃圾。因為日益遭受人類侵蝕,圣潔的珠峰已傷痕累累。
巖石滾下一大片
30日早晨7時,環保登山隊員一行6人整裝出發。“今天是個好天氣。”西藏向導登山隊員多吉對記者說。確實,天空萬里無云,珠峰完整地呈現在了我們面前。
向6800米冰川帶挺進的過程中,隊員們經受了體力與耐力的嚴峻考驗。出發后約攀登了100米左右,即進入珠峰高風區,6級大風裹著風沙撲面而來,記者只得選擇大石的背風處艱難前進。又挺進100米后,進入攀爬路段。看上去明明是嵌在山坡上的巖石,只要用手一拉便呼啦啦滾下一片,隊員們趕忙打亂直線隊型,防止滾石砸在身上。
吸氣聲蓋過了風聲
攀爬至海拔5600米時,空氣中的含氧量驟減,隊伍行進速度明顯降低。記者更是上氣不接下氣,平均每爬五步就得停下來,張大嘴巴拼命呼吸,空氣在氣管里流動的聲音甚至蓋過了風聲。而在前進的同時,隊員們還要不停蹲下身來,撿拾腳下的垃圾。“每次一蹲下,我就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再站起來。”來自惠普公司的志愿者說。
中午12時,一行人以近乎蠕動的速度到達了海拔5800米高處。一條冰湖橫在面前,經過考察,領隊決定向左迂回,繞過冰湖前往珠峰北壁。下午5時,在海拔6000米處,由于高原反應及體力耗盡,經過大本營研究決定,全體隊員下撤。由大本營到沖鋒營一帶的垃圾基本清理完畢,出于安全考慮,本年度清理工作截止到海拔6000米位置。
高海拔成衛生死角
從大本營到海拔6000米的一路上,記者看到,溪流里、石頭下,白色垃圾“迎風飄舞”。
此次撿拾可謂成果頗豐,有印著各國文字的食品袋、廢棄的帳篷,還有數不清的塑料袋。雖然還沒有對垃圾總量進行統計,但裝了整整兩卡車的鼓鼓囊囊的垃圾袋,清楚地表明了珠峰的現狀。
據一位連續三年參加環保活動的安利公司志愿者講,這些垃圾只是冰山一角,他曾抵達海拔7000米高度,發現那里簡直就是垃圾世界。每年,當地政府都會派出隊伍清掃,但整隊的牦牛馱滿垃圾,也無法清掃干凈。西藏登山隊隊長桑珠告訴記者,各國登山者們在攀登中,會把所帶物品的包裝袋隨處拋棄,在攀登到海拔7000米左右時,為減輕負重,還會把氧氣瓶及登山繩等留在那里。等下撤時,體力已基本耗盡,根本就不可能把這些笨重的廢棄物品帶下山。
牦牛所能到達的極限是海拔6500米,由于負重過大加上高山反應,每年僅因為清除垃圾而累死的牦牛就達10頭之多,而6500米高度以上地區牦牛無法到達,就成了衛生死角。
■記者手記雪線向上退縮
在珠峰大本營你還會發現,這里的石頭都是圓形的,好像被打磨過。“這里原來都是冰川,從1956年拍攝的照片來看,現在我們大本營駐扎的地方,原本是白茫茫一片,這些石頭,就是被冰川磨圓的。”桑珠說。
短短的50年,冰川已經從海拔5120米退縮到了6300米,遠遠望去,只剩下珠峰下一條藍色的帶子。而雪線的退縮更令人觸目驚心,喜瑪拉雅山脈的雪線直接決定了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氣候和大氣環流,來自印度洋的熱空氣經過這條山脈的洗禮,變成冷空氣,才能到中國中部與熱空氣匯合,形成降雨。但現在,雪線已從海拔5400米退縮到了海拔6800米的地帶,并且還在以每年20米的速度向上退縮。
看看腳下,這里本應是一片冰雪世界,但現在,只有怪石嶙峋、沙石撲面以及遍地的垃圾。如果數百年后,珠峰變成了一座禿山,我們有何面目面對子孫?(特派記者 李寧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