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長沙1月17日電(記者譚劍)位于長江中游的洞庭湖區是長江天然的調蓄湖泊和全球最重要的濕地之一,被稱為"魚米之鄉"。中國科學院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隨著洞庭湖生態服務功能的明晰,其物質生產的功能將逐漸弱化,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將在調蓄洪峰、參與大氣調節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由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中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等4家單位共同完成的"洞庭湖流域生態功能優化與水土資源利用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核心內容是對洞庭湖生態服務功能價值重新評估與定位。
主持研究項目的王克林研究員介紹說,此次對洞庭湖生態系統的研究,運用了大量環境經濟學、資源經濟學和生態經濟學的估算方法,經過9年的調查研究,才得出最終結論。
王克林說,根據研究,洞庭湖區濕地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價值總和為2097.2億元,單位面積濕地生態服務系統價值為146023元╱公頃,分別相當于全球和全國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平均水平的26.3倍和26.9倍,這表明洞庭湖在中國乃至全球生態系統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
細化的生態服務功能價值評估結果顯示,在洞庭湖區濕地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價值中,物質生產僅占2.3%,而大氣調節、蓄水、調蓄洪水、凈化環境和生物棲息地等功能價值分別占14.9%、5.30%、72.7%、1.9%和0.20%。
王克林說,這表明洞庭湖的生態服務價值不僅體現在提供糧食、油料、水產品等物質生產功能上,而且更主要地體現在其作為獨特的生態系統所表現出的調蓄洪水、大氣調節等生態服務功能上。
根據評價結果,洞庭湖濕地的主導生態功能應為"長江流域極重要的調蓄滯洪區",主要輔助功能為"長江中游水域生態平衡的重要功能區""國際重要濕地和珍稀候鳥越冬棲息地"和"重要的農副漁業生產基地"。
為解決糧食供應不足的問題,洞庭湖在歷史上曾幾度出現大規模的"圍湖造田"現象,濕地生態系統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壞。
"但政府顯然已意識到恢復濕地生態的重要性。"王克林說,自1998年起大規模的退田還湖和濕地恢復工程使洞庭湖生態環境呈現良好循環的態勢,生態彈性、資源承載力和環境承載力明顯提高。研究結果表明,退田還湖使洞庭湖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增加了約70.9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