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只有當每一個生產者,對自己的產品負起責任,回收的問題才能最終得到解決。
●環保首先不是個教育或理念問題,而是個法律問題。否則,就會出現投機取巧者占便宜的情況。
●主持人:本報記者 支玲琳
●嘉 賓:戴星翼(復旦大學城市環境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解放觀點:蘋果公司新iPad的發布,毫無意外在全球引發了新一輪的搶購熱潮。按照電子產品如今更新換代的速度,據說至少18個月就要升級一代。從最初的 “大宗消費品”,到如今成為人們追逐的 “時尚消費品”,電子產品在刺激消費的同時,也引來了人們對環保問題的憂慮。人們往往上一代產品還沒有捂熱,就已經忙不迭去追逐下一代。您對此怎么看?
戴星翼:消費與環保,從來都是一對矛盾。無論是對商家的生產行為,還是對人們的消費行為,僅僅進行道德上的譴責,或者進行空洞的環保號召,并沒有太大的意義。關鍵是采取切實的措施,將對環境的損害減少到最低。
一般意義上的電子垃圾,包括手機、家電、計算機等有集成電路板的電子廢棄物,回收問題很復雜。事實上,電子產品真正跑到垃圾堆、焚燒場、填埋場的,少之又少。它通過不同環節,已經實現了回流。所以問題不在于我們的垃圾中有很多電子產品,而是這些電子產品通過什么渠道回流,會產生怎樣的問題,這才是我們應該關注和研究的。
目前電子垃圾回收,有正規和非正規兩種途徑。比較正規的,像浦東正在試點做一個電子廢棄物回收系統。只要居民把舊電器交投到指定的回收箱里,相應的積分就會打入其環保賬戶中。這個積分,不僅可以用來兌換禮品,還可以支付公用事業費、充加油卡等。而電子廢棄物,則會經過正規的、比較環保的拆解,實現資源回收。但是坦率說,這個量并不大。大多數廢棄的電子垃圾,是通過各種灰色渠道,送到了地下拆解點。
所以,電子廢棄物最可能的出路有這么幾種:一是重新組裝。比如舊的電視機、手機拆掉以后,重新組裝成二手機、翻新機,然后以便宜的價格通過灰色渠道賣出去。第二種,如果電子廢棄物已經沒有再利用的價值,那么就用強酸洗出電路板上的貴金屬。這種工藝完全屬于土法上馬,對環境的影響后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