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6月中國宏觀經濟逼近趨熱警戒線 -"十一五"中國將建100個國家工程實驗室 促進產業升級 答問 -中國投資50億用于科技攻關應對氣候變化 中國不是主要污染源 -大陸人可申請赴臺接受醫療服務 任何醫療機構不得規避集中采購 -上海世博會呈現兩大創新亮點 動遷工作獲99%以上動遷居民支持  -廣州決定收回80宗閑置土地 堅決打擊囤積 下半年房價將加速上漲 -今年洪災直接經濟損失525億元 因災死亡652人 陜西洪災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國大中型鋼廠實現利潤翻番 下半年鋼價不會有大回落  -滬深股市收盤續漲 滬指收盤4471.03點 兩市總市值逼近20萬億元 -《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8月1日起實施 優撫對象可享受3項優待
專訪張維迎:什么改變中國 歧視民企損害國家利益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6 月 29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編者按:2006年3月,時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的張維迎教授發表了《理性思考中國改革》,把關于中國改革的討論引向高潮。前不久,張維迎又就“什么改變中國”的話題,接受《權衡》雜志的專訪。本刊略作刪節,以饗讀者。

企業家改變中國

《權衡》:對于“什么改變中國”這樣一個宏大的問題,企業家、社會學家、政府官員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作為經濟學家,你的觀點是什么?

張維迎:從制度變革的角度看,簡單地說,是改革開放改變了中國。如果從“英雄創造歷史”或“歷史創造英雄”的角度看,是鄧小平改變了中國,因為鄧小平啟動了改革開放。

當然,也有人認為,在改革開放前夕,在經歷了“文革”這樣的災難之后,中國即使沒有鄧小平,也會出來另一個領導歷史變革的人。但無論如何,我們要承認,鄧小平超乎尋常的眼光和膽略,對改革開放的啟動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我自己想強調的一點,就是從社會人力資源的配置變化來講,是企業家的出現和成長改變了中國。我一直認為,發達國家和落后國家的區別就在于社會中最優秀的人做的事不一樣。發達國家之所以發達,是因為它有一個好的制度環境,使得社會中最優秀的人去創業;而在落后國家,往往是最優秀的人去做官。

我在1984年就提出一個觀點,希望中國人從“學而優則仕”轉到“學而優則商”。這個轉變很大程度就是改革開放的寫照。如果我們把中國的地區差異做一個比較,可以看到,平均而言,政府官員占總人口或就業人口比例越低的地區,經濟增長率越高。這說明政府官員比例的減少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而如果我們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GDP情況做一個比較,就會發現,企業家活動越發達的地方,社會收入差距越小。GDP大致可分為勞動收入、利潤、稅收和折舊。如果把利潤占當地GDP的比例與當地的基尼系數進行分析,可以看到,利潤占GDP比率越高的地方,基尼系數反倒越低。

所以,總的來說,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哪個地方對企業家有吸引力,哪個地方的經濟增長就快,哪個地方普通人的生活水平就高;哪個地方的創業環境好,哪個地方的企業辦得多,哪個地方的就業壓力就小。企業家隊伍的壯大對社會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幾次大的經濟發展,都與企業家群體的成長有關。

《權衡》:能否具體描述一下中國企業家成長對經濟增長的促進?

張維迎:大致來說,改革開放后的制度變革有三次浪潮,這三次浪潮伴隨三代中國企業家的成長,也是三次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

第一次浪潮在1980年代,主要是農村的“能人”轉變為企業家。改革開放之前,農村人沒有機會進入城市。改革開放之后,農村出現自由市場,一些“能人”、包括鄉鎮干部開始做企業。當時城市里也有一些人經商,主要都是沒有出路的人,政府顧不了,國企也顧不了,所以就去倒買倒賣,成了個體戶。這是推動1980年代經濟高峰的一個浪潮。

第二次浪潮在1990年代,一批黨政干部和知識分子下海經商。主要是這批人中很多人失去了政治前途,沒有辦法在政府繼續工作;另一方面,1992年鄧小平南巡談話改變了中國的政策環境,使很多人看到了商業活動的前途。這批以官員、知識分子下海為主形成的企業家隊伍,是1990年代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

第三次企業家浪潮是2000年前后,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出現了一批以海歸人員為主的專家型企業家。這批企業家可以說是21世紀開始以“新經濟”、“網絡經濟”為重要特征的經濟增長的推動力量。

《權衡》:這三代中國企業家的相同與不同點是什么?

張維迎:要說不同,首先是教育背景。第一代企業家受的正規知識教育比較少;第二代企業家很多是大學生,甚至研究生,有政府的背景,統攬全局的能力比較強;第三代很多在國外接受教育,熟悉新技術的發展,懂得國際資本運作,更有國際視野。

三代企業家最重要的不同是面臨的產權制度不一樣。第一代企業家基本是戴“紅帽子”做起來的,有很多麻煩;第二代比第一代的產權狀況要好,那個時候允許注冊私人企業,原來的企業開始改制、摘帽子;而第三代企業家在產權治理結構方面一開始就比較正規。

社會上對第三代企業家的非議很少,一方面是他的產權結構一開始就比較清楚,他們的企業很多在國外上市,拿外國人的錢,似乎與我們無關。另一方面,他們的企業大多與高科技相聯系,一般人不太懂,看起來沒有可比性。而前兩代企業家做的事好像每個人都能做,所以他們的成功似乎總隱藏著什么問題,容易受到懷疑。

要說共同點,所有的企業家都有一個,就是創業時要冒很大風險。1980年代企業家面臨的主要是體制風險。別人不敢干,你敢干,你的收入就高。1990年代成長的企業家開始要面對市場風險。因為這種風險,當時很多成功的企業,現在已經死掉;很多當時叱咤風云的企業家,現在默默無聞,甚至連生活都成問題。高風險與不確定性是所有企業家的共同特征,現在成功的企業家也同樣如此。

《權衡》:在你看來,中國經濟增長的背后是企業家的成長,而企業家成長的背后又是什么呢?

張維迎:企業家成長的背后是人們選擇和創業的自由。只要給人們自由,就會有人去創業。比如某一個地方,某種產品供不應求,價格很高,就會有人想方設

法,組織資源,去生產和銷售這種產品。這就是企業家。企業家的作用就是通過調配資源使得社會財富增加。

自由擴大也意味著分配制度和激勵制度發生變化。過去大家都不愿意做企業,因為做企業不僅被人看不起,而且生活品質不能提高,例如坐火車級別不夠,坐不了軟臥,坐飛機買不到票。到后來,政府官員能得到的東西,通過做企業照樣可以得到。這就鼓勵了更多的人通過創業去追求自己的利益。

還有一點,中國企業家的成長也依賴于社會觀念的改變。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對于中國人來說,企業家或資本家完全是一個貶義的概念,它對應的是剝削、欺詐、罪惡之類的詞匯。這樣的觀念如果沒有改變,中國企業家的成長是不可想象的。

來源: 中國青年報
1   2   3   4   下一頁  



相關文章:
張維迎:企業的存在是為了創造價值,不是利潤
張維迎:高薪養廉基礎脆弱 政府縮權是反腐之本
張維迎:中國企業且慢進軍世界500強
張維迎簡介
圖片新聞:
長江上游強降雨形成新一輪洪峰 三峽工程首次發揮防洪功能
中國將在北部灣重點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緩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能源發展戰略規劃/ 07年中國改革重點行業
· 中國經濟博弈高油價
· 投資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車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