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央行新公布的數據,2011年底,中國外儲為3.181萬億美元,季度環比十多年首次下降。近期,外儲縮水、外匯占款連月減少、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增速放緩等一系列信息,均傳遞出跨境資本流出中國的跡象,這是短期的現象還是長期的拐點,中國如何應對這新情況、新趨勢意義十分重大。
截至2011年末,我國外匯儲備達31811.48億元,較2011年三季度末凈減少206億美元,這是中國外匯儲備1998年以來的首次季度負增長,資金流出的跡象愈發明顯。根據央行統計數據,我國外匯儲備近年來雖然也曾出現過單月凈減少現象,但季度凈減少現象確實十分罕見。
事實上,根據廣東社會科學院《境外資金在中國大陸異常流動研究》課題組的跟蹤研究,從2011年7月以來,原來從境外流進的資金和國內各種性質不明的資金有加大流出的明顯跡象,尤其是2011年9月底后,流動速度和總量都明顯加大。數據顯示,2011年第三季度FDI資金流入591億美元,較2011年第二季度FDI資金流入額667億美元減少76億美元,減少近11.4%。這種趨勢延續到了四季度,11月FDI同比下降9.76%,其中美國對華投資降幅明顯;11月銀行代客結售匯錄得數據正式公布以來的首次逆差,種種跡象表明國際跨境資本流呈現加速之勢。
中國的情況在新興經濟體中并非特例, 一向為資本流入洼地的新興市場正在遭遇資本流出。多年來,全球貿易分工、金融全球化以及新興經濟體的高增長,推動了國際資本大規模流向新興經濟體。從歷史數據看,過去20年內新興市場國家經歷了兩次大規模資本流入。一次是上世紀90年代初,另一次是本世紀初直到金融危機爆發終止。而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隨著全球超低利率以及發達國家量化寬松政策釋放的流動性,追逐經濟增長與高額回報的全球資本再次流向新興經濟體,新興經濟又迎來了第三輪資本的大規模流入。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IF)的估計,金融危機以后到目前,跨境資本向新興市場國家的流入已積累了巨大規模。
然而,2011年下半年開始,這種趨勢正在發生變化。歐債危機以及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結構性調整讓國際資本從新興經濟體開始回流發達國家。去年7月以來,印度、巴西、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貨幣一改以往持續升值的態勢而轉向大幅貶值,同時伴隨著罕見的資本大規模凈流出。僅9月單月主要新興經濟體外匯儲備就合計流出了804億美元,僅次于2008年。特別是近期,發達國家與新興經濟體利差的縮小、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升值預期的削弱甚至逆轉、資產價格溢價預期的下降,正在不斷加劇短期國際資本流出新興市場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