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鋒:文化政治經濟學視域——中國文化產業博弈新自由主義思潮
新自由主義對于國際金融危機的發生和蔓延起著發其端倪和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證明了它的危害和必將失敗。然而,新自由主義作為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一股西方意識形態,仍然左右著世界經濟市場,中國文化產業的興起,必然與之遭遇。中國文化產業要健康發展,必須奮力博弈新自由主義,在積極抵制其危害、自覺克服其消極影響的過程中挺進前行。
引言:新自由主義的價值觀念取向和社會機制訴求妨害文化產業健康發展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新科技革命帶來生產力巨大發展,資本主義由國家壟斷向國際壟斷過渡,新自由主義思潮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興盛,由理論化、學術化而范式化、意識形態化,成為國際壟斷資本推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理論前驅。新自由主義以不可知論、經驗主義和漸進改良主義為哲學基礎,攻擊歷史唯物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宣揚絕對自由化、全面私有化、全面市場化、全球經濟文化一體化,期頤通過自由市場的“無為而治”,療治壟斷資本主義的病患與虛弱,延緩資本主義的衰亡,復振以往威風。由于迎合了發達資本主義挽救頹勢和力圖復興的需要,新自由主義一度倍受推崇,主導了英美等大國政壇,并借勢形成一種流行全球的強勢理論話語。
只要市場經濟“在它所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還不能退出歷史舞臺,只要還存在著自由與控制、私有制與公有制、全球化與民族性的矛盾,只要各種社會活動(經濟、政治、文化等)還要遵循自身的固有邏輯運行并需要相互整合,新自由主義思潮就會在這些現實矛盾的一個方面上生根滋長并發揮各種影響。新自由主義思潮的價值取向和機制訴求錯誤就在于極端自由化和市場原教旨主義,因此妨害文化產業健康發展。
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市場經濟是歷史演進的必經階段。在現代社會中,社會生產分工分化達到專業化、專門化,精神文化活動具有了產業屬性。科學技術的進步、生產力的發展,使得人們從物質生產中超脫出來的休閑時間增多了,精神文化需求也增加了,在這樣的現代化社會商品經濟中,文化活動及其產品進入市場機制,形成文化產業。
具體說來,文化活動及其產品具有文化價值(包括使用價值),能夠滿足人們的文化需要。文化價值的計量,可能因人們不同的文化欣賞水平而得到不同評定。盡管如此,在對其社會文化價值進行認定的特殊個案中,對一件文化產品的文化價值評定卻能夠達成一致。這種評定出的文化價值,最終可以同衡量一般物品經濟價值的貨幣尺度達成一種比例,這樣以來,在市場機制中,文化活動及其產品就可以得到它的經濟價格。
因此,在市場經濟中,文化產品可以被看成有利于文化價值的財富,文化產品成為以財富形式具體表現出來的文化價值的積累。這種積累引起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不斷流動,形成本身具有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的文化商品。就這樣,現代商品經濟社會出現了文化產業化和文化產業。而新自由主義思潮對于文化產業健康發展有嚴重的消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