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員巴曙松日前呼吁,我國證券投資對外開放的主渠道應該是機構,因為機構的研究和風險控制能力相對較強。
他預計,中國資產價格重估將會從內地到香港、再到海外相關市場的逐步波浪推進趨勢。
巴曙松在北京知錢俱樂部主辦的研討會上說,我國證券對外投資應該是在機構投資者主導下的擴展,因為機構投資者的研究能力相對強一些,還可以承擔對國內投資者信息發布、風險教育風險提示的功能。
他提醒說,香港的證券公司牌照不像國內牌照那么有嚴格的行政管制,有兩個持牌人就可以開張,而且投資者購買的證券和資金都在證券公司的戶上,所以也可能會出現證券公司盜賣投資者證券并卷走錢款的事情,因此國內投資者如何選擇中介機構很重要,要選擇比較了解和熟悉的。
巴曙松認為,當前我們所處的時代很可能是一個醞釀巨大變革的時代,即中國的資本化時代,是中國的投資者從本土走向全球市場的時代。港股直通車第一次讓國內投資者有機會從本土投資者成為世界投資者,這樣一個重大變化期間帶來的機會和挑戰,對小到居民理財企業投資、大到整個金融市場結構的轉型都有非常大的意義。中國資產價格的重估,可能會出現一個從中國內地到香港再到海外相關市場逐步推進的趨勢。2006年以來中國股市的牛市,以及房地產市場的上揚,是對國內資產價格的重估過程,目前這個重估過程基本上矯正了過低的國內資產,從下一步的趨勢看,中國資產價格重估的波浪可能會擴散到跟中國內地的資產市場緊密聯系的香港。他認為,現在市場低估了港股直通車可能帶來的影響。因為現在還沒有正式進入,條件成熟后,如果推廣到工行、建行,操作非常便利后,就會對兩股市值之間的價格差異以及國內的資金狀況形成影響。
巴曙松認為,在中國資產重估波浪不斷推進過程中,不僅僅是價格提升,往往是結構性調整。更為重要的是,可能引發中國投資者關于投資理念的又一次革命。第一次是股權分置改革帶來的對價值投資理念的認同,和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的崛起;第二次革命則是以資本市場的全球化開放為契機,在中國價值投資理念中加入全球化元素;就是要重新評估在全球化情況下,同樣一個公司處于什么價值、如何定價等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