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減持港股潮仍在持續。9月18日,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再次減持1279.65萬股中國遠洋(1919.HK),持股量由10.39%再降至9.89%。此前,淡馬錫已在市場上減持了4990萬股中遠控股(0517.HK),共套現逾10億港元。
此前,美國鋁業悉數拋售中國鋁業(2600.HK),"股神"巴菲特再度減持中石油(0857.HK),蒙牛乳業(2319.HK)的機構投資者傳出拋售1780萬舊股套現5.4億港元。統計顯示,過去3周,被外資減持的中資股份總值接近200億港元。
但在洶涌的港股減持潮中,接盤資金一樣洶涌。市場人士認為,來自內地的資金對市場形成了強有力的支持,內外資投資理念的不同形成了拋接盤的態勢,而隨著港股直通車的臨近,越來越多的內資將導致香港市場投資者結構變化,兩地投資者估值理念的分歧更將強烈地沖擊港股生態。
外資減持中資接盤
"現在仍是配置港股的好時機。"某投資港股的私募基金人士對記者表示。海外投資者紛紛高位減持H股,并未影響到他的信心。
市場反映也如出一轍。減持的股票仍舊保持上升趨勢。例如被減持的中國鋁業在一度下跌9%后迅速回升,中石油也只是輕微下跌后即回升。
分析人士認為,從盤面上看,部分股票如中國鋁業的買方交易席位以中資類券商(如中銀國際等)為主,而賣方席位則以外資類券商(如匯豐金融、瑞銀等)為主,因此猜測,眾多接盤資金中有不少是內地資金。
國泰君安(香港)分析師劉谷表示,盡管中石油遭到巴菲特減持,但同時也有很多基金在增持。"即使巴菲特全數減持中石油,市場資金也可以承接。"
巴菲特在兩個月內連續兩次減持了中石油的股份,共套現12.1億港元。劉谷認為,巴菲特選擇此時減持,與其價值投資理念相關,巴菲特四年前購入中石油的股票,至今股價已經增長6倍。"而中石油的股價也從一開始被低估到現在超越國際同業水平。但這也不代表中石油被高估。我們認為中石油仍有上漲空間,目標價13港元。"
而上述私募基金人士也認同此看法,"外資的撤退并不能說明股價被高估,只是投資策略問題。"他表示,仍舊持有中石油,同時也看好中海油等資源類中資股。
外資減持的另外一個典型例子是中國鋁業。美國鋁業以17.34港元價格,一次拋售了所持全部中國鋁業股份,套現20億美元,而其當初投資時花費僅為1.8億~1.9億美元。鄧普頓基金于8月15日和9月6日也兩次大筆減持302.8萬和787萬股中國鋁業股份,持股量由最初的19.02%降至17.81%。
上述私募基金人士稱,有不少內地資金接了中鋁,目前中鋁H股價格仍舊在19元左右徘徊,而A股則在49元左右。"AH差價巨大,而且公司基本面好,看好其有足夠上升空間。"
中外估值分歧
"外資與內資的投資理念不同,因為外資是全球范圍內配置股票,而內資只是在內地和香港配置,對估值的看法自然有所不同。"長城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證券投資部總經理丁朝宇表示,"例如對中國鋁業,內資當然還很看好,因為它是行業的龍頭,目前在國內同樣類型可投資的公司不多;但它是外資不必拘泥于港股市場,如能找到替代投資,減持也無可厚非。"
道亨證券有關人士也認為,在估值上,內地投資者強調企業本身的優勢和質量,而外資投資者則更注重國際化估值的對比。
"外資看股,一般會比較中資股與本地同行業股票或者海外同類型公司的股價,目前來看,遭減持的中石油、中鋁,相比溢價都很大了,所以外資不斷減持,估計減持潮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某外資基金分析員認為,QDII的首要投資市場是港股,而其選股較為謹慎,受到一些規管,多為中資藍籌股,例如中石油等,因此外資減持中資增持幾乎是必然的。"所以此時外資選擇減持也是一個好時機。"巫燕玲
|